第122章 帝国主义外交(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青年学生们虽然出身大多不是穷人,但他们可没机会接触到高层的政治判断,人人屏息凝神,不少人还拿出了笔记本。

  文明党党员就把在奉天学到的课程讲给学生们。何锐的判断逻辑非常清晰明快,既然中国已经加入协约国,就必须做出符合协约国整体利益的行动。俄国作为协约国成员,新上台的政府决定退出战争,就是背叛了协约国。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有义务维护协约国的利益。

  “一旦俄国正式退出协约国,他们有没有可能进攻中国这个协约国成员国?有这样的可能,作为预防性措施,中国必须收回中东路,将俄国在中国的一切人员进行保护性限制措施!”

  这时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小学,高小,中学,大学。对应的就是后世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前来听课的都是这时代的大学生与中学生,所以大多数人的情绪从激动变成了讶异,甚至是有些不快。

  文明党党员们看到青年学生的神色,心中难免感叹。大家听何锐讲课的时候,也是如此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有些狐假虎威?拉虎皮当大旗,借了协约国的立场行事,并没有堂堂正正的与俄国开战?”

  青年学生们最初只是不快,却也未必就真的明白其中的政治逻辑。此时听到这么明确的说法,不少人原本的不快直接变成了愤怒,有人就说道:“俄国侵占我们这么多领土,为何不向俄国开战?”

  “这就是政治现实,我们不是侵略俄国。我们并不是侵略者。”文明党党员们明明白白的指出了核心要点。

  有些青年更不高兴起来,出声与文明党党员争论起来。文明党党员们都走过这样的心路历程,也能耐下心讨论逻辑。这就让一些性情暴躁的青年大大不高兴,最后干脆起身离开。

  文明党党员们心中感叹,目光却扫过面前留下的青年学生。就见其中一些青年学生的神色已经严肃认真,虽然没有了之前的激昂,却明显更想弄清楚何锐行动的逻辑。

  此次出关前,党委挑选出这些党员,就是要他们能够把事情的真相告知给青年们,也从中选出那些比较成熟,能够理解政治的青年。

  正如何锐所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跟着组织前进的同志,而是不是那些为了实现个人的冲动与激情,向利用我们组织的人。这其中的分别,期待同志们在工作中能够深化理解。”

  课程结束后,有些青年继续留下,向文明党党员请教了一些问题。这一对一的谈话,更清晰的彰显出青年们的个性。有些青年认为何锐也有自己的难处,所以没办法放手一搏。

  只有少数青年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按照老师所讲,这次收复中东路是一场政治仗,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

  “是的。”文明党党员答道。

  “但是这种做法总不会包打天下啊。”青年学生的神色中有着期待。

  “如果想了解更多,就期待同学能够到东北来。在东北,有更多的老师会给同学们讲课。大家可要弄清楚,东北不是只有何主席一个人在做事,而是几十万的同志们一起在为中国的复兴努力。”

  青年们的神色都有些兴奋,却很快又黯淡下来。文明党党员不用问就能理解,这些青年们即便乐见此次收复中东路的成功,但是不等于他们就能抛下一切,前去关外追随革命。

  课程讲到很晚,尤其是在天津。由于国立北洋大学堂校长赵天麟前去了关外,所以天津的学校对于东北的亲近感超过其他城市许多。

  天黑了,等文明党的党员准备回报社,就有人急匆匆赶来,“天津督军下令查封了报社,大家赶紧到安全屋去。”

  何锐是在两天后得到的消息,既然北洋政府做初一,何锐也没理由不做十五。把辽宁军区司令胡秀山叫来,何锐命道:“派兵拿下山海关。”

  胡秀山简单的问道:“主席,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何锐将北洋那边查封《东北日报》的消息讲给胡秀山,“可以派人和他们谈,也可以派中感叹,目光却扫过面前留下的青年学生。就见其中一些青年学生的神色已经严肃认真,虽然没有了之前的激昂,却明显更想弄清楚何锐行动的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