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徭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给你带上。”这石头也就是好看,像个小海螺化石,颜色很显眼,一层绕着一层像彩虹。这就是喂了玄鸟一转丹药换回来的。

  看着礼物,魔舞脸上自然地浮现了笑容,那是完全没有修饰的可爱笑容。

  芸姚也笑了,欣赏美女果然是令人心情愉悦,见到魔舞姐的笑容,她也能保持好几天的好心情。

  建了桥,朱家和萧国都热闹起来了,知道桥的便利,很多出行的旅客宁愿绕远路也要从桥上经过,因为快而且安全。

  人流多了起来,芸姚草庐的粮食消耗也就多了,路人知道之后也做出了调整在草庐里放了更多的公粮,以防怠慢经过的客人。

  而在萧国,萧戈也是大手笔地建造了一座馆,可以接纳二十个投宿的旅客。

  十里一庐,三十里一宿,五十里一馆,馆是最高规格的驿站了。吸引来了客人就可以在采邑里进行交易,互通有无,还能吸引更多人口。

  桥的建立改变了萧国落后的现状,他们和朱家不同,没有芸姚这么强的能力,只靠种田致富。然而事实上想要依靠种田致富是很难的,芸姚能做到完全是因为她懂得农产品的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以前萧国只能向芸姚学习,学习加工农产品。现在人流量大了,萧国可以做点倒买倒卖的生意,赚点差价。

  同时期,朱家采邑的路需要拓宽,公子直接发动徭役,大家自带粮食上工地干活。因为就在朱家,所以及叔宰一家的也出了劳动力。

  那叫热火朝天,不过徭役对国人来说是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因为很多国人都是从国家的另一头被征召到朱家修路的,光是路上吃掉的粮食就有不少,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收益。

  但徭役是国人的义务,不能不来,好在只是拓宽两车道。

  整个封建时代,征召徭役都是自带粮食,主要的花费还是公器的消耗上,比如搬运材料的车马、劳役用的工具等等。

  不过芸姚显然没想到拓宽一条不长的两车道需要花费五百人三个月的时间,古代的大工程速度比她想象的要慢太多了。

  主要是大家劳动积极性不高,而且工具也很差劲,虽然组织力没有半点问题,但整体速度却很慢。

  组织力自然没问题,毕竟一千年前就出现过大禹治水的事情,当时华夏人就已经开始玩转大工程了。但因为工具的落后和后勤保障的不足,发挥不出组织力的潜能。

  芸姚心想还是累积太少,想到之前自己准备造桥,光是运输木材就要吃穷采邑了,最后还是动用魔舞,就是因为魔舞不吃饭。

  而之后继续依靠魔舞造桥,就是因为发动芸姚没想过让采邑的人自带粮食工作,不然有了木材花个一年半载造桥也是可以的,只是采邑的百姓肯定会累得够呛,因为这一年半载里他们就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只能吃着自己的粮食为采邑造桥,这段时间内采邑也就不能有五花八门的发展了。

  落后的时代,徭役和发展不能兼顾。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