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谈:父母管教十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有一个民营企业办公楼的门口竖着这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句话。

  董事长的话是对的;

  董事长的话永远都是对的;

  董事长的话错的也是对的!

  这三句话是告诫所有员工,号令一致,令出一门,无条件执行是企业的生命。

  实际上在大多数的家庭里,有一种观念和这个企业很相近:父母都是对的,有时候错的也是对的!而对孩子来说,听父母话就是好孩子,听父母话永远都不会错,不听父母话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就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或者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叛逆。

  很多人喜欢拿国外的父母与中国的父母作比较,羡慕那里对孩子的放纵与自由,羡慕他们教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必须“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在表达的意见当中,还包括说NO!所以就正义感和民主来说,国外的孩子明显优于我们。

  其实作者很喜欢、也更习惯中国式的家庭教养。我们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那些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不错中国的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主,喜欢上学接送,喜欢把孩子抱起来养,让孩子一出生就在爱的怀抱里衣食无忧。但瑕不掩瑜,这是我们的国情,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只要有利于成长就够了。

  但是父母管教,包括隔代教育,应该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结合孩子的成长环境,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仅靠经验和感情用事,否则同样会事倍功半,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而引发孩子的畸形发展。

  在很多问题少年和失足少年身上,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可以找到父母与家庭的责任。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十种。

  问题一:言行不一致

  父母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就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决定的事情不可以左右摇摆。原则不可以轻易让步。

  比如说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可能会想“这一次不会是真的吧?”如果他们知道能逃避惩罚,一定会试图去做一些躲避,包括向父母说谎,刻意去投其所好,报喜不报忧等等,实际上不正确管教之下塑造出的孩子,总让我们疲惫不堪。

  问题二:小瞧孩子

  在有些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总是长不大,而忽视了身边悄悄长大和成熟的“情感”;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即使自己是错的,而孩子是对的也拒不肯承认;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时,也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不喜欢和孩子讨论家里发生的大事,无视孩子的存在,总是自己做主;不敢把家中的大事托付给孩子,总让孩子“唱配角”;对子女的一切都大包大揽,怕他们干不好,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他们做,等等,长此以往,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连同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都被无情地摧毁。

  问题三:过分溺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