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历史遗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xs.l</p>教育局财务处谢处长和办公室包克仁主任,这天下午如约来到阳光学校。

  也正是两位处长的到来,才帮助王耕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沿革,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关于学校整体搬迁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学校搬到哪里去?怎样进行土地置换?搬迁后如何建设新的阳光学校?在教育局甚至是市大院内外都有一些争议。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相关部门不愿意继续向里面投入的一个主要原因。

  结果一拖再拖,拖了这么多年,才落下一个破败的工读学校。

  “请教两位处长,既然搬迁在即,这一次能否如愿,会不会又再拖个几年呢?”王耕校长问道。

  “完全有这个可能!”财务处谢处长说,并且补充了一句:“有可能马上就搬迁,也有可能再拖上几年。但是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建设,和你们这个拆迁是绑在一起的。最好能够撇开这次搬迁,一劳永逸地解决学校的校址问题。”

  谢处长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可是工作量巨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新选址,重新征地,重新建设,不说钱从哪里来,就光这些请示的文件,申办的手续都不是几个月能够搞下来的。

  唉!三个人皆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当初也不知道是谁,竟然把学校选在了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王耕校长也是无奈,他大发感慨。

  “咦!王校此话不能这么讲。当初工读学校的旧址,我知道可是有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这里是农场,后来,这里还做过五七干校。据说当年学校可是拥有五千多亩多地啊,从现在的学校向西,那时候全是工读学校的地盘,可是红极一时,辉煌无二啊!”办公室包克仁主任,说起这段历史,还挺心潮澎湃。

  “你说的这些情况,有史料可查吗?”

  “我刚刚说的这些,都是教育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有些资料只能够到档案馆里去调了。不过我听说,在十年动乱期间,你们学校还卖过不少的地。但最后都因权属关系,不了了之。反正都是教育的资产,国家的土地。大家也都是把原先的五千亩地瓜分了,只留下你们现在的这块校产。”

  包克仁主任这么一说,立刻点燃了王耕校长的希望之火。他每天上下班路过开发区的门前,都会看到好几个曾经辉煌的企业矗立在那里,有的厂区草长得比人还高。一打听,这些企业还不属于开发区管。交通比起现在学校,不知道强上多少倍。

  “两位处长,我曾看见在开发区的门口西侧,有一片空闲的办公区,不知道这片土地,与我们阳光学校有没有牵扯?”

  “当然有啊!那里准备原来上马一个矿石选采中心,因为项目高耗能和污染而被叫停,同时也与土地权属关系不清,中途下马。人家可是连办公楼、食堂都建成了,目前就是缺少一条公路,否则也是好地方呀。”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拿下来呀!”

  两位处长一齐摇摇头,几无可能。在你王耕校长动这个脑子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打过这个主意。

  三个人正在说话,校下一阵喇叭声,学校新书记王书林来了。

  一上楼,就碰上闻声来迎的王耕校长。“王书记,你的耳朵真长。两位处长刚刚到,你也就到了。来来来,认识一下。”

  于是王耕校长把王书林书记介绍给两位处长认识。

  四人重新坐下,又谈起了学校校址的问题。王书林书记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当时能够证明这5000亩土地属于工读学校,那么只要我们能查清这当时的历史档案。现在就没有掰扯不清的问题。法律社会讲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包主任,关于我们学校这些档案的问题,我们到哪里去能找到?”王耕校长旧话重提,他还是不死心。

  “王校,你要是真的想查,还真的有三个地方,我提供给你。第一个是你们学校的档案室,第二个是我们局里面的档案室,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山城市或者是省档案馆。你们学校的你就可以当家,局里的我给你提供方便,去市里或者省档案馆,我给你开具介绍信。”

  “那太好了。”

  “王校,我看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忙呢,我和财务处的谢处全力帮忙。”

  王耕校长一听,真是五味杂陈,心中一股暖流涌过,不由得向新书记王书林,郑重介绍起二位两位处长刚刚到,你也就到了。来来来,认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