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个学生的学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xs.l</p>王耕上任了,他被动员提前结束离岗创业,返回教育局重新上任。

  上任的岗位,是市里的一所完完全全的新学校,山城市阳光学校。

  王耕之所以同意不提前退休,是因为他的好朋友吴长安的动员,吴长安走马上任市委政法委书记,他正在启动一项“阳光工程”,在少管所基础上创建一所阳光学校,而这个校长他推荐了王耕。

  人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喜欢公益事业。

  王耕愿意到这所学校来,除了与吴长安书记的多年感情,也有着一种教育的情怀。所以他答应了吴长安的推荐,想挑战一下未成年人的教育事业。

  听说王耕愿意放弃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待遇,回到阳光学校。教育局杜局长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表态一定给予大力支持。

  阳光学校是教育局与政法系统联办,校长由教育系统派出,书记由政法系统派出。去上任的路上,王耕才知道自己是专职,而书记是由市公安局政治处的商副主任兼任,学校的级别竟是处级。

  教育局和市委政法委各派了一个副职,去送自己上任。

  车一直开,直至驶入远郊一个山边上,在一个非常破落的院子前停下。车子在大门口,司机一阵狂按喇叭。这个院子破到王耕都没有注意到,门口挂的一块破牌子,上面是“山城市工读学校”。

  一位头发花白的瘦高老人跑过来开门,自我介绍他就是商书记。这也就算了,因为王耕有着打艰苦仗的思想准备。一干人下车与商书记握手。

  然而当他走进破败不堪的会议室,他才知道,这所新学校里,只有“阳光学校”的名称是新的,其他全是破败不堪。

  而且更夸张的是,来欢迎他上任的全校师生,共计三十一人,一名问题学生,三十名帮教老师。今天老师来得齐,是因为他这个新校长,平时大家都排班,一天只来三个人上班。

  对教育部门来说,一个城市的工读学校办得越好,教育是越失败。

  这句话,王耕是后来很久才悟出来的,为什么历届的教育局长都把心思花在对重点中小学的建设上,花在高考的录取率上。不太重视这类边缘学校的投入呢?因为有人会问,你教育抓得好,又怎么会冒出那么多的问题学生?

  所以山城工读学校成立五十多年了,一直在苟延残喘。三十名老师看着一名问题学生的怪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送完王耕上任,三十一名师生都好奇地围着王耕在会议室不肯离去。

  开始的时候,王耕还认为大家挺热情。又聊了一会,他问办公室主任——一位叫鲍扬的女老师,“我的办公室在哪?”

  “王校,要不你就在会议室办公吧,这间屋子又大又明亮。”

  王耕吃了一惊,不会吧,学校竟然连校长办公室都没有。

  这时候商书记笑了笑,“王校长待遇高,我来这所学校兼职三年了。都没有混到办公室。”

  “这是怎么回事?”王耕不解。

  “主要是其他的办公室都漏雨,这间会议室是最好的。不过这里要成了校长办公室,那我们老师就没有地方去了,我们只能到食堂去办公。”鲍扬老师说。

  “那我到你们老师办公室去看看,怎么个漏雨法。”王耕皱起眉头,早知道是这样的新学校,打死也不能上任。

  几名老师跟着新校长王耕来到教师办公室。

  办公室也在二楼。每个办公室的墙上都是水渍印。但让王耕看到后心疼不已的是,几乎每个老师的办公室的桌面都有破损,有的上面直接放了一块玻璃,而且所有的老师办公椅基本上都是教室那种方凳。头顶上那挂了几十年的电扇还是木制的扇叶。

  “这是你们的办公室?这是你们的办公桌?教育局的杜局长来过这里吗?”王耕一连串三个问号。

  太出乎他的想象,阳光学校的艰苦条件甚至比不上农村小学,比不上老少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都进入21世纪了,山城市还有这样的学校?这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严重的不匹配。

  现实与王耕的想象形成巨大的落差,也让他气愤不已。难怪山城市问题少年教育抓不上去,原因是根本没有人重视。

  不过他还是要感谢吴长安,政法系统的重视可能是这所学校脱胎换骨的开始。

  这个时候王耕的手机响了,是政法委吴长安书记的电话。

  “老王上任了吧?很失望是不是?百废待兴啊,阳光学校需要你这样的校长,去带领他们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山城市的问题少年教育,打开长王耕来到教师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