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八六章 (1)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备用网址

  难得下了场雨, 把地面上那股暑气浇散了不少, 晒得有些发卷的树叶此刻已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像是新绿初绽的模样,颇有几分精神。

  趁着清晨凉爽,书辞把沈怿从床上拽了起来,推推搡搡地拉他去给言则扫墓。

  坟茔在城郊北面一处风水极好的地方, 四周有群山环绕,不远处还有溪水流淌,树木遮天蔽日, 走在小道上只觉一股阴凉气息袭面而来, 很是舒服。

  高远和紫玉提着东西在后面跟着,书辞挽着睡眼惺忪的沈怿在前面走。

  昨夜闹得晚, 他并未睡饱,今天又起得太早,整个人没精打采的, 垂眼看到书辞神采奕奕的样子, 皱眉不解道:“你不困吗?”

  “不困啊。”她答得理所当然。

  “……”沈怿无力地笑了下,轻声道, “精神真好……”

  说着干脆把一小半的重量都压在了她身上,书辞虽觉得走路有点吃力, 但回眸见他眼睑低垂,一脸疲倦的样子,也就没多说什么,反而拿手探了探他额头……

  山道的尽头, 日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温柔的落在那块半旧不新的石碑上,深刻的文字间还有未干的晨露。

  一缕青烟随着香烛缭绕盘旋,很快消失在了灿烂的晨曦中。

  陈氏半蹲在言则的墓前,手里有没烧完的纸钱,那几碟才做好的菜肴平平整整地摆在香案边,被阳光洒上了一抹淡淡的金色。

  书辞在不远处停住脚,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这一幕不深不浅的触动了一下。

  “娘。”

  陈氏闻声偏过头,见到是他们俩,于是含笑着站了起来。

  日头自她鬓边清晰的白发上一闪而过,她立在那里,模样虽和从前没有太大变化,可是眉眼间的神色已经大不相同。

  言则离世至今,她的心境从迷茫到绝望,最后终于慢慢接受了。

  “来给你爹上香的?”她柔声问。

  书辞也轻柔地颔首:“是啊。”

  “好,好。”陈氏笑了笑,把脚边的篮子提起来,跨在臂弯,“那你们聊,我就先走了。”

  “娘慢走。”

  林间乍起的微风把满山坡的树木花草都吹得沙沙作响,书辞一直目送着陈氏的身影行远,才深吸了口气,命紫玉把准备好的香烛取出来。

  在她以手遮掩着点火时,沈怿撩袍在那石碑前蹲下,手指轻拂过碑文,目光又在地面上扫了扫,忽然淡淡道:“她可能每天都有来。”

  “嗯?”书辞刚举着香烛转过身,并未听清,“你说什么?”

  “这里很干净,想必时常有人打扫。”他收回手,“你娘来的次数肯定不少。”

  “她和我爹爹,感情挺好的。”书辞把烛插上,似是想起什么好玩的事,唇边不由微笑,“记得我爹刚做京卫那阵,不是得罪人,就是犯蠢出错,我娘恨铁不成钢,罚他拿大铜盆装水顶在脑袋上,我和我姐路过的时候就偷偷用水瓢给他舀一勺出来,后来被我娘发现了,就变成了我们仨一块儿站在廊下顶铜盆。”

  沈怿听得一笑:“那画面听上去挺美的。”

  她睇了一眼,“真让你顶着,可就不美了。”

  岁月中的吉光片羽般在眼前划过,往昔历历在目,却熟悉又陌生。

  时间的凝重往往让人心生叹息,可每当回忆时,总是感激多于苦涩的。

  给言则上完了香,书辞便准备往碗口村去给梁秋危烧点纸钱,见沈怿没脾气似的看着她,忙拿手推了推,“走啦,怎么说也是你岳丈。”

  后者认命地叹了口气:“你爹还真多。”

  从城郊小山坡去碗口村的路上就不那么舒坦了,时近正午,天气由凉转热,还是大热,惶惶的太阳不及方才那么可爱了,灼热地炙烤着沿途的茶摊和水马驿。

  一行人没滋没味地吃了顿午饭,开始沿着老路往山里走。

  这算是故地重游,有几分追忆从前的味道,书辞显得比沈怿兴致要高,见到那间猎户留下的小木屋很是欣喜,还以为早就塌了。

  “你先前隔了十年来它都还在,这才一年不见而已,塌不了的。”他抱着胳膊懒懒道,“命长着呢。”

  走到那片芒草地里,叶子已经被烤得焦黄,她还是饶有兴味的样子,不时揪两把草在手上甩着玩。

  紫玉举着伞,满头大汗地给她遮太阳,愣是没瞧出这附近到底有什么值得让她家小姐如此高兴,漫山遍野不是荒山就是荒坟,青天白日也够吓人了。

  梁秋危的荒冢很好找,因为附近立无字碑的只有这么一座,像是鹤立鸡群一样,极其突兀,书辞正要上前去扫墓,那背后的杂草堆里窸窸窣窣又冒出一阵响。

  紫玉不愧是书辞的贴身丫鬟,连反应都和当年的她如出一辙,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把伞一丢,立马叫了句“有鬼”,急急往后退。

  高远忙搂住她,跟着紧张兮兮地四下打量:“哪儿呢?哪儿呢?”

  这一幕怎么看怎么熟悉,果然,刘晟那脑袋很快从草丛里钻了出来,当下嘿了声。

  “是你们啊,我还以为谁呢……”

  “大伯?”他手里拎着一篓子砖块锄头,书辞有种不好不坏的预感,“你这是在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刘晟一脸倒霉样地锤了锤老腰,“你那太监爹的坟又给人挖了。”

  他碎碎念道:“给你爹守墓我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有这功夫,都能给自己建个陵寝了。”

  闻言,书辞和沈怿心有灵犀似的相对一望,眼里皆有不解,“又有人来盗墓?可我爹坟里的青铜碎片不是已经被拿走了吗?”

  “谁知道呢。”他坐在一边儿休息,“本来就没几个值钱的东西,这么一折腾,棺材上都多好几道痕,真是作孽……这群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活人不偷,尽偷死人,还专找一个下手。”

  刘晟擦了把汗,“难不成我还会好心往里头再给他添点陪葬呐?美得他们!”

  肖云和早就死了,府上涉及谋逆的碎片也一并抄家充公,那还有谁会惦记着这东西?

  沈怿越想越奇怪:“他墓里究竟有什么?”

  “你想知道?”刘晟抬眼瞧他,努努嘴示意,“自己下去看呗。”

  坟墓是世间阴气最重的地方,除了盗墓的敢豁出去赚黑心钱,寻常人自然是能避则避,以免沾上些不干净的东西。沈怿倒是没那个忌讳,却并不愿让书辞跟他一起。

  “你一个姑娘家,看这些作甚么。”他把外袍脱了塞到她怀中,“在外面等我。”

  她捧着他的衣裳,听话地应了:“哦。”

  梁秋危的墓很小,装不下太多人,高远被凄凉地遗弃在外,只能跟着紫玉在一旁巴巴儿地张望。

  书辞同刘晟在目前把香烛摆上,等烧完了一堆纸钱,沈怿还没出来,她托腮坐在草地上发呆,愈发地好奇起肖云和那些没有说完的话。

  他一定是知道些什么。

  梁秋危如果不是被长公主所累,那他究竟是为何而死?而以他当时的身份,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让他死的,无非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先帝,还有一个便是……太后?!

  书辞被自己这个想法惊到,随即不寒而栗起来。

  那个巨大的禁宫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淳贵妃是怎么死的?将沈怿领到井边的太监又是谁?这个几次三番来盗她亲爹坟墓的,又会是何人呢?

  无数个问题交织在她脑海,像是剪不断理还乱。

  就在此时,只听高远低低唤了声王爷,沈怿一跃而出,弹了弹衣袍上的灰,有些遗憾地走到她身侧,“还真是没剩什么值钱的了,墓里的东西毁坏得厉害,就找到一个空盒子和这朵珠花。”

  他说完,将手中的东西递过去。

  盒子是青铜所制,古朴素雅,外表有凹凸不平的纹路,很明显是用来装青铜碎片的,至于那朵珠花,倒是稀松平常……

  书辞拿在指尖转了两圈,这般温婉柔和的首饰,怎么看都可能,也应该像是她娘的贴身之物。

  “沈怿。”她凑过去,“你说,这会是宫花吗?”

  他挑了一下眉,明白她的意思:“觉得你娘是宫里人?”

  书辞着急道:“万一呢?”

  见她神情如此认真,沈怿遂专注地打量了那头饰许久,沉吟片刻:“看着,是有几分像。”

  她神经骤然紧绷:“这么说我娘极有可能是宫中的哪位娘娘?……不对,时隔那么久,她许是太妃了?”

  “结论不要下得太早。”沈怿提醒道,“宫花并非只是宫中妃嫔才能用,家中若有和皇亲沾边的,逢年过节,也能得这样赏赐。”

  书辞才燃起的希望被他这句话瞬间浇灭,想想也是,仅凭一支珠花就断定身份的确有点草率。

  可倘若是和皇亲沾边的……那范围可就太大了。

  “不过,你爹对你娘还挺深情。”沈怿随手拨弄了两下,“不仅收做陪葬,死了还拿在手里不放。”

  书辞听得眼皮一跳,“你是从我爹手上取下来的?”

  他不以为意地嗯了一声。

  “这怎么行,怎么说也是遗物。”书辞咬牙切齿,“赶紧还回去!”

  “那又如何,你自家的东西。”

  她瞪他,“人家盗墓的都被我爹的真情所感动,你还是他女婿呢。”

  “盗墓的只是嫌这东西不值钱而已……”

  被她推了半天,沈怿颇为无奈,只好再次下了一趟墓穴。

  梁秋危的这座坟当真是建得简陋,再加上几次被盗墓的毁坏,早已不成样子,他将东西放回原处,想着往后得空还是再找些人翻修一下好了。

  刘晟要忙着修葺坟茔,他们一行人帮不上忙,反而被嫌弃累赘,没多久就被他拎着锄头赶走了。

  书辞上了马车才觉得姓刘的这老头委实不靠谱,说给她爹守墓,结果次次都让盗墓的得手,居然还好意思赶他们走。

  可惜天色已晚,来不及再去村子里看看小韦和她的娘。

  在外面耽搁了一天,回城时已是傍晚,晚霞如血般泼洒在墙上,梁秋危手里那朵珠花是今日最大的收获,书辞一直惦记着,絮絮叨叨和沈怿聊了一路。

  他起先还在听,后来眼皮子越来越沉,头靠在她怀里很快就睡熟了。

  书辞原本说得正热闹,一转头看到他平静的睡颜,蓦地便怔愣了下,忙住了口,不敢再出声。

  落日的半缕余晖打在沈怿眉眼间,知道他这样的人生来警惕,如此毫无戒备的模样,叫她心中生出种“自己何德何能”的感觉。

  其实不止一次书辞在心里问过自己。

  沈怿究竟看上她哪里了?

  她到底有什么好的?

  仅仅只是因为那句“别人不喜欢你,我喜欢你”吗?

  可总是没想出个理由来,也不好直白的去问,到底只能拿“也许我的确天生丽质”之类的话开解自己。

  马车在王府正门前停住,车夫长长的一声“吁”,正犹豫着要不要把沈怿叫醒,他倒是先有所察觉地睁开了眼。

  书辞瞧着他:“这么困,一会儿吃了饭就赶紧补觉吧?”

  沈怿闭目捏了捏眉心,嗓音带了点睡醒后的低哑:“嗯……”

  两人从车上下来,管事的上前点头哈腰地交代晚膳的事,突然间,毫无征兆的,沈怿的脚步就顿住了。

  他目光瞥向不远处的拐角,一改先前的懒散和困倦,竟透出几分凌厉来。

  书辞见他神色有异,问了句怎么了,随即也跟着望了过去。

  那墙边站了一个人,高高大大的,五官深邃,眸光中隐藏着沉郁的色彩,冷冷的看着这边,当发现他们也在瞧着自己的时候,他终于开了口。

  “阁下是……肃亲王?”

  沈怿不避不回地同他对视,他骨子里那种不屑和桀骜在遇上敌意时毫无保留地流露了出来。

  那人正要说话,只听到远远的,有个熟悉且透着意外的声音响起:

  “义父?!”

  第 87 章 八七章

  隔这儿没多远就是晏寻和他手下的锦衣卫, 大概才出了案子回来,一身风尘仆仆。

  那大高个闻声讷讷地转回头, 望着那边锦衣华服的青年,怔怔地叫了声“寻儿”。

  自晏寻当上指挥使起性子就收敛了很多, 比之前更加成熟稳重, 因为要在北镇抚司里树立威信, 平日里都是不苟言笑的样子。然而在这当下,那种少见的少年气息再次浮现在他脸上, 几乎想都没想就朝这边跑来,丢下他那一帮属下面面相觑。

  “义父。”晏寻颇激动地握住他的胳膊, 上下打量, 双目竟微微发红, “您怎么会来这儿?”

  与他的惊喜神情不同, 对方表现得很是淡定, 似乎并不意外, 只感慨地拿手拍拍他的胳膊, “你长大了……”

  晏寻咬了咬下唇, 声音微有些哽咽, “您……您是特地来找我的?”他感动不已,“您大老远从南疆那边来……就是为了找我?”

  他仓促着抹了把双目,想去抱他,“孩儿实在是……”

  大高个沉默了一阵,仍旧拍拍他的胳膊:“不是,我只是来和肃亲王说几句话, 碰巧遇到你了。”

  书辞:“……”

  她在心里默默地想:果然不是亲生的。

  亲王府的花厅内,紫玉将泡好的茶与果点一一摆上,端着托盘欠身退了出去。

  此处四面通风,正中摆了一大块冰山,在这般闷热的夏夜当中很是凉爽。

  桌边,四个人围聚而坐,沈怿本就没什么精神,耷拉着眼皮垂目喝茶,书辞感觉他再这么下去很可能一脑袋扎进那小茶杯里一睡不起。

  晏寻的这个义父是戎卢人,此前曾在小寒潭附近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就记得他背上有个狼头刺青,所以印象特别深。

  因为担心戎卢名字在中原不太好混,这位义父还入乡随俗给自己取了个汉人名,叫“晏何还”,听上去很有几分诗意。

  晏何还端起茶来,半天没饮,反而长长的叹了口气,“我许久没来中原了,想不到而今的世道竟出了这么多的乱子,你们大梁还真应了那句‘外强中干’,别看理由来,也不好直白的去问,到底只能拿“也许我的确天生丽质”之类的话开解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