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县试(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龙门搜身时,贾凝倒仔细观察了一番,并没有发现有考生携带小抄而被发现,不过这仅仅是片面的观看,并不能说明周朝的科举没有舞弊现象。

  贾凝走在前往号舍的队伍中间,最前面的是一号,最后面的则一百多号,他们依数排列在似一条长龙的队伍中。

  整个的队伍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前往号舍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说话,皆是一声不吭,连监考之人都是如此。

  因为在这里是不允许两人相视的,更不允许出声说费话,以防止有人作弊,除了有紧要之事外,比如实在憋不住要出恭上大号,所以整个队伍鸦雀无声,显得格外寂静,且天非常昏暗,似亮非亮,有一种朦胧的感觉。

  这些考生的面貌大多数都颇为儒雅随和,清一色的头戴正白方巾,身着襕衫,穿缀白色交领,鞋靴是方头布鞋,旁人随便看一眼就可识别出他们的身份。

  贾凝今日也是穿了一身儒雅襕衫,腰束了一条纹雀束带,头上横插着银簪,银簪是在金陵买的,颇为精致。

  很快他们便走到了号房前,一排排的号房规则的排列在一起,一间紧挨着一间,每一间号房前都有着编号,且每一间号舍的直径大约有一米长。

  贾凝面色平淡,如止水一般平静看着眼前这小小的号舍,再抬头一看,上面一小条黄牌匾上写着“十二号房”这四个大字。

  确认准确无误之后,贾凝将眼前的挡板竖起,走了两步便进到了号舍中,坐下后再抬手将挡板放平。

  随手将手中厚厚的考卷放在上面,还有自己携带的笔墨纸砚,整个动作没有一丝拖泥带水,而是一气呵成,非常迅速。

  贾凝体验了一番古代科举的流程,这是现代人所不能体验的感受到的氛围,流程大致就是上述如此,但院试、乡试之后会比县试更加严谨。

  贾凝看着眼前简陋、狭小的号舍,心中稍微感慨了一下,“恐怕前世的高考在一些方面都没有现在的科举这么严谨吧”。

  想到这里,贾凝有些憋屈的屈了下腿,环看一周后叹了一口气,随后也不再想这么多了,在砚台上滴了一滴清水,用墨锭磨起了磨。

  号房内的条件很简陋,通常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档板用来书写,下面的是坐的木板,考生想要睡觉时,则可以将两块木板拼起来。

  两块木板相加在一起大约有一米多长,一般考生都是蜷缩着身子躺着睡,贾凝目前是用不到的。

  此时一百多个考生全部进到了号房之中,外面有儒学署监考的教谕、训导等十几人作为本场考试的监考官,他们轮流徘徊在号房之外。

  每一个人监察十余个号房,他们路过之时也不做声,只是监察有没有作弊之人。

  还有就是若有人在考试之时出恭,他们这些监考官要在一旁陪同,只是届时需要请示监考官,领取一块“出恭入敬”的牌子后再去出恭。

  虽然允许出恭上茅房,但考生一般是不会轻易出恭的,这样一来不仅仅会浪费一大堆的时间,而且还会被监考官视作无大毅力,对这个考生印象的会大大减分。

  在一百多位考生开始答题之时,徘徊在号房前的监考官都一改之前严肃的面色,变得十分热情,神情还带有一丝讨多长,一般考生都是蜷缩着身子躺着睡,贾凝目前是用不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