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参他一本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你是说,普通几十年份的人参,一斤是三四两银子?百年份以上的人参也才十两银子?”

  魏广德看着张吉大致汇总京城人参的价格后,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问道。

  “是的老爷,人家掌柜的说了,以前那些参才买一、二两银子,现在上党人参每年采集的数量越来越少,当地不少参农都改行了,所以京城的人参大多转向北方辽东采办,价钱也起来了。”

  张吉以为魏广德是嫌人参价格太高,有点不满意,急忙解释起他从药铺掌柜那里打听到的消息。

  上党人参?

  党参?

  魏广德依稀有点印象,好像在哪儿见过。

  现在看来,这时代的人参价格是不贵,几乎就是白菜价一样。

  其实除了南方大部分区域不适合人参生长,所以产量较小外,在这个时期北方的人参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只是随着宋朝开始的大规模采集、食用,让内地人参产量锐减,特别是当党参被挖得几乎绝迹,而现在许多权贵都常常食用人参,已经养成了习惯,于是便向外购买相似的长白山人参,又称“东北参”,因此导致了现在人参的物价飞涨。

  宋朝时期,人参并不认为是什么珍贵的保健药物,只不过是和大枣等一样,被很多人用来泡水喝。

  宋朝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就如同一位美食博主,经常在纸上记录下各种美食的味道。

  曾经苏轼就让自己的好友,为自己采购一些大枣和人参,可以看出在人们的眼中,人参的价值和大枣无异。

  只不过现在党参绝迹,产自辽东的长白山人参成为替代品,进山开采的难度、互市交易以及长途运输自然增高了采购成本,导致现在人参价格暴涨。

  而关于人参药效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表述,但也是认为这种东西是味甘小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作用,只是稀松平常的一种常见药,和后世吹嘘的大补延寿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魏广德听出来了,现在的人并没有后世那么追捧人参,把它当成一味可以延年益寿的神药,就是当成一件普通的保健品服用。

  便宜倒是便宜,就是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把价格炒起来。

  相对来说,对于这类药材,肯定是年份大的才显得珍贵,所以魏广德还是打算囤积一批上了年份的人参。

  也不是说要炒作这个东西,人家药铺掌柜的都知道,现在内地人参产量少了,都靠着东北长白山人参吊着。

  现在看起来辽东人参不少,可是也经不住这么持续采集,魏广德估计人参价格上涨是肯定的。

  那些上年了年份的人参或许价格不会像后世那么夸张,可是上涨也是必然的,自己手里那么多现钱囤着也是一种浪费,不如拿出一部分银钱出来投资人参得了。

  “你抽空去那些药铺,对那些百年份的人参,给我大量采购下来。”

  魏广德坐在椅子上想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家里的银子就暂时不要动了,你去找汇通商行找林二爷,先提二千两银子出来做这個事儿。”

  上次魏广德从汇通商行提出了三千两银子,送了高忠一千两银子,现在家里还有大概二千两,但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用,所以魏广德想先留着。

  汇通商行那边,这么长时间了才放出去一笔银子,五千两,不算多,三分息。

  剩下的一万二千两银子全提回家里放着麻烦,所以魏广德才一直没有想要去提现。

  现在有用处了,就先走汇通商行那边的账吧,把银子收回来。

  “少爷,真要买那么多人参?”

  张吉被魏广德报出的银两数字吓到了,二千两银子,那要买多少人参了。

  买这么多人参,吃的了吗?

  “我说只要百年以上的,年份越长越好,年份短的不要,也不知道能买到多少。”

  魏广德有点惋惜的说道。

  “我知道了,买百年以上的人参。”

  张吉忙不迭点头附和,随即又想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魏广德说道:“少爷,还有个事儿。

  今儿下午陈矩陈公公派了个小內侍过来,说明日皇上要召通妙散人入宫炼药。”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

  是啊,灵芝有了,之前陈矩就说过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