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出戏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Abu联系了家里的公司,让他的投资顾问,通过正式渠道,向招商引资部门和接手国琛锁业的集团主席邢一峰,透露了想要投资中国锁企的意向,并表示可以帮忙开拓从中东到整个欧洲的市场。

  两天之后,Abu带着他的全套人马,在本地招商引资的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国琛锁业——现如今邢氏集团仅有的三个自有锁芯厂区。

  因为转战地产好些年,除了从斐一班家买了的这三个锁厂之外,邢氏集团主营的锌合金锁都是找的外包代工。

  外包代工的好处是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

  坏处也很明显,质量极不稳定。

  尤其是不同代工厂之间的差距。

  买的时候是一样的品牌,用的时候,质量得靠运气。

  这使得有一部分锁芯,根本就达不到外贸订单的要求。

  有的是出口不了,有的是出口之后检测不合格被退货。

  这其实是很麻烦的事情。

  也是为什么形式集团要转战地产。

  地产好的时候,锁具的收入,已经占不到营收的5%。

  很多第二产业转型地产,都有过这样的辉煌时刻。

  但是,地产的风险,也和工厂不是一个水平线的。

  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这两年,随着地产投资的失利,邢氏集团已经快把底子都搭进去了。

  身为邢氏集团的创始人,邢一峰痛定思痛,决定要重新把锁具的市场给做起来。

  收购国琛锁业是邢一峰鼎力推进的。

  一开始,因为担心会让集团本就吃紧的现金流雪上加霜,董事会是不同意他的收购计划的。

  邢一峰力排众议,在董事会强调了国琛锁业在海外的渠道。

  希望可以通过并购,稳扎稳打的,占领中东和欧洲的市场。

  最终还是没能通过董事会。

  国琛锁业在行业里面的技术领先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出售价格也会比较高。

  超出了邢氏集团能够安全运营的范围。

  直到斐厂长被绑架,韩女士急着出手,售价一下子降了好几个亿,只要能凑够赎金就行。

  邢一峰抓准时机出手,在最后谈判的过程里面,又压下去一个亿。

  以十一亿的价格,拿下了价值十八亿的工厂。

  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如果交接和后续的一切生产都能顺利的话。

  现在的问题在于。

  代工的锁芯不符合出口订单的要求。

  国琛锁业生产出来的锁芯,因为全都是按照最高标准生产的,不管订单条件怎么变,都能够达标,但成本一直压不下来。

  出口最多也是保本,根本赚不到钱。

  最多也就是做做流水。

  然后,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时间的推移,邢氏集团也被列到了反倾销名录里面。

  斐厂长在的时候,因为成本控制,从国内出去,加上反倾销税,也就将将保本的样子。

  如果不是为了规避反倾销,斐国琛也不会去土耳其建厂。

  林聪义接手之后,成本急剧飙升。

  反倾销说一加,利润降为负数。

  做越多就亏越多。

  别说是开拓海外市场的,保住原有的订单都成了很大的问题。

  邢一峰算是后知后觉地再一次认识到了开工厂的困难。

  截至目前,这三个厂区的生产线已经停地七七八八。

  在转产的事情上,邢一峰并没有很着急。

  没有订单,即便转产也卖不出去。

  地产难,工厂也难。

  各家有各家的难,难的还不太一样。

  就像不上市难,上市也难。

  邢一峰现在最难的,就是接下来的财报要怎么办。

  上市集团主席,得对财报负责。

  财报不好看,股价就会暴跌。

  他现在有比这着急的多的事情——怎么向董事会交代。

  邢一峰是做锁具起家的,邢氏集团是他创办的。

  公司上市之后,就有了很多资方代表的董事会成员。

  这些人并不在意公司做什么业务,只在意股价能不能上涨,今年能不能分红。

  邢一峰的压力很大。

  那些原本就反对收购国琛锁业的人,自己把矛头指向了他。

  如果不是国琛锁业的地皮和厂房本来就很值钱,他都不一定能保住自己董事长的位置。

  步乔帮主的后尘,成为又一个被自己创办的公司给踢走的创始人。

  乔帮主能回来,那是有绝对的能力和实力打底。

  邢一峰不存在这样的可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