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吾非大老粗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诸葛恪立刻来了兴致,便下令战船继续沿濡须水航行。



    斗舰很快路过了导流渠水口。濡须水西岸的濡须山,也映入了眼帘,那濡须山所在的地方、就像一个岛屿似的,四面被导流渠和濡须水包围。



    丁奉遥指濡须山道:“魏军不会从西岸进攻的。濡须山北侧的地方太过狭小,还有水塘和沼泽,无法部署大军攻城;而曹工渠对岸是七宝山,连绵数十里的崇山峻岭、直到巢湖南岸的滩地,也不适合布置大军。”



    诸葛恪认同道:“当年王飞枭等贼将,也是走濡须水东岸、自东关大堤进攻。”



    不多时,东关大堤便隐隐在望了。看上去就像是、堵在河上的两座狭长土堆似的,中间还有个缺口。正如诸葛恪所言,水位降低之后、那缺口的水变浅,难以再通行大船;从巢湖出来的水流,此时主要是绕行导流渠。



    此地的地形果然十分复杂!本来应该没那么支离破碎,修建了东关大堤、导流渠之后,才变得十分奇怪了。



    大堤东岸,可见连绵不绝的群山(含山)。群山西麓直到濡须水畔,山脚下就是东关。此地有关隘,正是因为山脉环绕之故。



    其实濡须水西岸、七宝山南麓,还有一座西关;只是吴军在濡须口分筑二城之后,濡须口的位置变得更加险要,西关几乎就废弃了。



    斗舰靠近东关大堤,已无法继续前进。在丁奉的指引下,将士们把船靠向了东岸,便是东关附近。然后诸将乘坐小船,登上了濡须水东岸陆地。



    因为大堤造成了此地的河水淤堵,所以不同的季节、地貌都会不一样。丁奉站在河边,朝东边看去。诸葛恪也循着他的方向观望,远处的群山隐隐在望。群山西麓狭窄的通道、东关的城楼都能隐约看到了。



    这时丁奉回过头来,遥指北面宽阔的水域,说道:“夏秋时节,那里是一片大塘,便是东关大堤堵水之后才形成的。”



    诸葛恪点头道:“我知道。”



    丁奉笑道:“水塘还能行船,可到了秋冬季节,那便是一片浅水烂泥的沼泽地,连船也无法通行。”



    诸葛恪有些困惑,因为魏军根本不走那片沼泽地;而会从沼泽地西侧岸边、斜架浮桥到东关大堤上,直接先占领东关大堤。



    丁奉却没继续说话,带着诸葛恪一直往北走,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一行人跟着丁奉,沿着沼泽地西侧的塘岸、一直往北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