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南极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我急不可待地来到平台上。是的,大海没有被冰封。海面上稀疏地漂浮着几块冰块和几座浮动的冰山。远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辽阔大海,鸟群在空中飞翔,鱼群在水里遨游。海水的颜色因水深而异,从深蓝到橄榄绿不一。温度表指示的气温是零上3摄氏度,这是封闭在大浮冰后面的相对春天。在北边的海平面上,远处的大浮冰隐约可见。

  “我们是在南极吗?”我问尼摩艇长,心脏怦怦直跳。

  “我也不知道。中午,我们要测定方位。”他回答道。

  “太阳能穿透这么厚的云雾?”我看着灰蒙蒙的天空问道。

  “太阳能稍微露一会儿面就行了。”艇长回答说。

  在鹦鹉螺号南边10海里的海面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大约露出水面有200米。我们向小岛驶去,不过速度很慢,因为在这一片海域很可能会有暗礁。

  一小时以后,我们抵达小岛。然后,我们花了两个小时环岛转了一圈。小岛的周长大概有四五英里。一条狭窄的水道把小岛与一块辽阔的陆地隔开,这也许是一个大陆,我们一眼望不到陆地的边缘。这块陆地的存在似乎证实了莫里的假设。事实上,这位美国工程师曾经指出,在南极和南纬60度之间,海洋上覆盖着体积巨大的浮冰,在北大西洋是永远也见不到的。因此,他得出如下结论:南极圈里有一大片陆地,因为冰山不可能在大海中央,而只能在沿海形成。根据他的推算,覆盖南极的冰层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4000公里的冰被。

  此时,鹦鹉螺号害怕搁浅,停泊在离一片沙滩三链远的海面上。沙滩上悬崖峭壁林立。潜艇放下了小艇。艇长和两个携带仪器的船员,带着我和龚赛伊登上了小艇。此时是上午十点,我没有看见尼德·兰。显然,这个加拿大人是不愿意低头承认南极已经在我们眼前。

  没划几桨,小艇就搁浅在沙滩上。龚赛伊正要往陆地上跳,被我一把拉住。

  “先生,”我对尼摩艇长说,“第一个踏上这片陆地的荣誉应该属于您。”

  “是的,先生,”尼摩艇长回答说,“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把脚踩在南极的这片土地上,那是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

  话音刚落,尼摩艇长轻轻地跳到了沙滩上。想必,一阵激动加快了他的心跳。他爬上了一块倾斜成小岬角的峭壁。他交叉着双臂站在峭壁上,纹丝不动,一言不发,目光炽热,俨然已成了南极地区的主宰!五分钟的陶醉之后,他转过身来,面对着我们。

  “先生,请上来吧!”他朝我喊道。

  我下了小艇,身后跟着龚赛伊,把两名船员留在了小艇上。

  这一大片土地上都是淡红色的凝灰岩,仿佛是用碎砖铺就的,上面覆盖着火山的岩渣、熔岩流和浮石。可见,这里是一座火山岛。某些地方还飘逸着火山气体散发的硫磺气味,这证明山体内部的熔岩依然具有强大的爆发力。不过,我爬上了一堵高耸的峭壁,在方圆几英里的范围内没有发现一座火山。我们知道,在南极地区,詹姆斯·罗斯[1]在南纬77度32分、东经167度发现了正在活动的埃里伯斯火山和泰罗尔火山的喷口。

  在我看来,这个荒芜的大陆植物种类极其有限。黑色的岩石上长着几片稀稀拉拉的地衣。一些微生胚芽,如退化了的硅藻——栖息在石英质贝壳里的植物细胞,依附在小鱼鳔上、任由海浪冲上岸来的紫红和暗红色长条墨角藻,是这个地区的全部植物种类。

  海滩上软体动物星罗棋布:小贻贝、帽贝、甲壳光滑的心贝,尤其是头部长着两瓣圆叶的长方形膜贝。我还看到许许多多长三厘米的北极贝,鲸鱼一口就要吞下成千上万。这种可爱的翼足动物,名副其实的海中蝴蝶,给岸边未冻结的海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至于植形动物嘛,主要有浅滩上露出的珊瑚枝杈——按照詹姆斯·罗斯的说法,在南极海域1000米以下的深水层仍生长着这种珊瑚树;接下来是,一些不大的海鸡冠,大量的适宜这里气候的海盘车,以及平摊在海滩上的海星。

  不过,在这里,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还要数天空。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海鸟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海面上飞舞,它们的鸣叫声震耳欲聋。栖满岩石的其他鸟类毫无惧色地看我们从它们身边走过,亲热地挤到我们的脚旁。那是一些在水里身手敏捷、反应灵敏——我们有时还误以为它们是行动敏捷的舵鲣——而在陆地上却笨头笨脑、行动不便的企鹅。它们爱叫而不好动,不停地发出古怪的叫声,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在飞禽当中,我还见到了属于涉禽类的南极白鸻,像鸽子那么大,全身白色,喙短而尖,眼睛外有一圈红色的眼眶。龚赛伊捕捉了几只白鸻带回鹦鹉螺号。这种飞禽烹调得当,味道还是不错的。几只翼展达四米的煤烟色信天翁从空中飞过,它们被恰如其分地叫做海洋秃鹫。此外,还有一些翼呈弯弓的巨大海燕——捕食海豹的行家里手、黑白分明的小海鸭,以及各种各样的海燕——有的是灰白色的,翼端有褐色点缀;有的是蓝色的,为南极海域特有——从我们眼前飞过。我告诉龚赛伊“那种灰白色的海燕肥得滴油,法罗群岛的居民在它们身上插一根灯芯作为灯来点”。

  “就差这么一点,不然的话,它们就是完美无缺的油灯了!”龚赛伊回答说。“不过,我们毕竟不能要求大自然事先让它们长好灯芯啊!”

  我们走了半英里路,地上到处是企鹅垒的巢穴,一种专门为产卵而筑的洞穴。巢穴里逃出来许多企鹅,发出驴吼般的叫声。它们黑色的肉很好吃,尼摩艇长后来下令捕捉了几百只。这种动物有鹅那么大,背部深灰色,腹部呈白色,脖子上镶着一条柠檬色的边。它们任凭你用石块猎杀,却不知道逃命。

  然而   不过,在这里,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还要数天空。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海鸟或在空中飞翔,或在海面上飞舞,它们的鸣叫声震耳欲聋。栖满岩石的其他鸟类毫无惧色地看我们从它们身边走过,亲热地挤到我们的脚旁。那是一些在水里身手敏捷、反应灵敏——我们有时还误以为它们是行动敏捷的舵鲣——而在陆地上却笨头笨脑、行动不便的企鹅。它们爱叫而不好动,不停地发出古怪的叫声,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