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这……这竟是反书!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猫眼巷,杨廷和神色复杂的看着李桓的府邸,就在方才,他前来寻李桓,结果却是被告知李桓并不在府中。

  这让杨廷和有些失望,本来打算去锦衣卫衙门寻李桓的,不过想了想,杨廷和却是直接回府。

  刚回到府上,就见管家急匆匆而来道:“老爷,您可算是回来了,不久之前您让我派人盯着李桓的举动,这会有消息传了过来。”

  杨廷和闻言不由的精神一震,看了管家一眼道:“快说,到底是什么消息?”

  管家神色之间流露出几分疑惑之色道:“咱们派去的人看到李桓带着几百锦衣卫校尉趁着夜色出了京师,也不知干什么去了!”

  “什么?李桓带人离京了?”

  杨廷和眉头一皱,心思转动,暗暗猜测李桓这个时候带人离京,到底是为了何事。

  突然之间,杨廷和脸上露出几分恍然之色道:“难道说李桓这是去接应锦衣卫押运进京的那一笔抄没而来的银钱了吗?”

  心中生出这般的念头来,杨廷和越想越觉得自己没有猜错。

  随即一声轻叹,如果说李桓真的是带人接应那一笔银钱去的话,那么他想要坚持将之归入国库怕是就难了。

  毕竟只看李桓亲自前去迎接那一笔押运回来的银钱就知道李桓对这一笔银钱的重视程度,这种情况下,李桓要是能够答应将之归入国库,那才是怪事呢。

  不提李桓夜色之中带人离京惹得不知多少人暗暗猜测李桓离京的目的。

  却说谢迁自回了谢园之后,接连几日便在木斋学堂讲学,一时之间吸引了许多江南之地的文人士子聚集。

  这一日,谢迁正在谢园之中设宴款待几名自苏杭赶来拜见他的士子。

  苏魁、席真、邵智勇、齐文宇,如果说是几年前提及这几人的话,绝对没有几个人知晓,可是如今这几人却是名满士林的大名士。

  当然相比那些靠着一身才学,一点点的熬资历,熬出来的士林名人,苏魁、席真几人的名声来的可就有的说道了。

  差不多一年前,因为刘瑾的缘故,一大批的税吏被派往了江南之地,尤其是以富庶著称的苏杭之地。

  这些税吏按照刘瑾的吩咐到了地方上便大肆收取地方士绅、豪族的税收,无论是矿山还是田亩又或者是店铺,皆被这些税吏给盯上,逼着地方士绅、豪族交税。

  苏杭之地的士绅、豪族自然是不愿意交出手中任何一个铜板,然而面对刘瑾所派出的税吏,这些士绅却又没有办法。

  而在这个时候,身为举人的苏魁登高一呼,当即就有席真、邵智勇、齐文宇等文人士子响应,竟然直接带人堵了稅司衙门,更是冲进了衙门当中,将被刘瑾派来的几名税吏自衙门当中拖出,然后当着众多苏州百姓的面将之生生打死。

  此一事很快便传播开来,而苏魁、席真、邵智勇、齐文宇等人也随之名动天下,被无数士子视作敢于反抗阉贼刘瑾的楷模。

  尤其是苏魁等人在打死了刘瑾派出的税吏之后,而刘瑾竟然没能够将几人给拿下,这种情况下,苏魁几人名气大涨,渐渐地也就成了名动一方的大名士。

  在苏魁等人看来,谢迁这位前阁老乃是他们的前辈,更何况谢迁还是为了反抗刘瑾,反对天子宠信奸佞小人李桓以至于遭到天子罢黜,这同他们为了天下百姓而站出来打死刘瑾派出的税吏乃是一样的举动。

  所以说苏魁等人在成名之后便想着前来拜访谢迁,只可惜几个月之前,他们来的不巧,当他们赶到绍兴府的时候,恰好谢迁人不在谢园,几人自然是见不到谢迁。

  不过虽然没有见到谢迁,可是几人名声在外,无论到任何地方,只要将他们当初围杀税吏的光辉过往道出,必然会引得士林中人的尊崇。

  所以说几人这些时日在绍兴府的日子过的可谓是逍遥自在,在无数人的吹捧之下,苏魁几人的名声在绍兴府也越发的响亮起来。

  当几人得知谢迁开门讲学,这才忙赶来拜见谢迁。

  苏魁几人之名,谢迁自然知晓,得知苏魁几人前来拜访于他,谢迁自然是亲自将几人迎进谢园之中款待。

  此刻年约三十许的苏魁红光满面,身材隐隐的有些发胖,此刻正慷慨激昂的向着谢迁道:“学生真是为阁老感到不服,陛下竟然纵容刘瑾、李桓这等奸佞小人而远离阁老这般的忠良贤臣,此非明君所为也!”

  谢迁轻咳一声道:“明光慎言,陛下只是被李桓、刘瑾这等小人蒙蔽了罢了。”

  苏魁字明光,所以谢迁以明光称呼苏魁。

  苏魁笑道:“阁老就是太过小心了,再说了,在下也不过是直抒胸臆而已,难道陛下做得,我等还说不得吗?”

  说着苏魁向着身边几名同伴道:“大雅、明坤,你们几个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席真席大雅、邵智勇字明坤。

  几人身着一袭青衣,一个个皆是肥头大耳,红光满面,一看就知道素日里绝对吃的不差,否则的话,绝对不可能像这般模样。

  席真闻言笑道:“明光兄所言甚是,阁老就是太过绵软,这才被李桓、刘瑾这等奸佞小人欺辱,依我看的话,阁老就该登高一呼,带领国子监众士子将刘瑾、李桓他们给打死算了。”

  谢迁眉头一挑,笑着摇头道:“或许真的如小友所言,是老夫老了啊,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以几位小友之勇,未来定然是几位小友的了。”

  听谢迁对他们如此称赞,几人心中大喜,他们虽然名动士林不假,可是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如谢迁这般真正的士林宿老的称赞,他们可以想象,一旦今日谢迁对他们的称赞、认可之语传扬出去,他们的名声将会更大,会有更多的人对他们尊崇有加。

  而有如此大的名声,他们的家族也将为之受益,其他不说,到时候随便用点手段,未必不能占上一些上等的田亩,就是地方官府也是奈何不得他们。

  想到未来他们极有可能也如谢迁一般良田万顷、园林处处,美人环绕,几人脸上忍不住露出欣喜之色。

  苏魁忍着内心的激动向着谢迁拱手道:“阁老谬赞了,我等后辈哪里能够与阁老相媲美。”

  谢迁捋着胡须哈哈大笑道:“老夫说你们配你们就配,其他不说,单单是为民请命,打死阉贼刘瑾所派来的祸国殃民之税吏这点,你们便是当之无愧的大名士。”

  正当这时,谢迪怀中抱着一摞的崭新的尚且散发着墨香的书册走了过来。

  这书册至少有十几本之多,厚厚的一摞。

  谢迪冲着苏魁几人点了点头,将怀中的一摞书册放在谢迁面前道:“兄长,按照你的吩咐,这些书籍皆已刊印成册,兄长不妨看一看如何!”

  谢迁闻言不禁眼睛一亮,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册,书册封面之上,几个大字清晰可见。

  “陈生拾遗录”

  不用说这就是这一册书的书名,谢迁翻看,渐渐地谢迁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

  谢迪站在一旁,看到谢迁的反应就知道谢迁心中肯定是对书籍所记载的内容无比的满意。

  内容谢迪自然是看过,这根本就是书生陈明生以回忆的方式描绘的一个小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不用说自然就是谢迁,故事之中,谢迁就是忠心耿耿,不惧刘瑾、李桓这等大奸贼,勇于与之斗争,最后因为天子昏庸,宠信小人,而惨遭罢黜。

  故事并不是很长,可是那书生陈明生却是妙笔生花,将刘瑾、李桓刻画成奸佞小人,栩栩如生,就连天子在这故事当中,那也是昏庸至极。

  谢迁将这一册书放在一旁,然后又随手拿起另外一册翻看。

  这一册书名唤作“祸国”,谢迪对于这一册书的内容同样不陌生,同样是一个小故事。

  不过这小故事的内容并没有直指李桓、朱厚照以及谢迁,反而是虚构了一个朝代,其中这个王朝的皇帝宠信年轻的权臣,任由其祸害朝廷忠贞之士,尤其是在书中暗喻皇帝有龙阳之好,同那权臣关系极为暧昧。

  虽然说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描写故事的人却是以极为高明的手法将朱厚照、李桓、刘瑾、谢迁等人代入其中,只要不是傻子,看了这故事,就立刻能够明白其中的皇帝指何人,奸臣又是指何人。

  谢迁看过之后忍不住拍着那一册书叫好道:“好,好,此等好书,理当刊行天下。”

  苏魁、席真几人见状不禁心生好奇,目光落在了谢迁面前那些书册上面。

  谢迁注意到几人的目光,嘴角露出几分笑意道:“明光,你们也来瞧一瞧,这可是前几日,一些士子所著之书,老夫决议助他们刊印发行天下。”

  说着将几册书递给苏魁几人。

  苏魁几人接过书册,当即便认真翻看起来,很快几人脸上便露出了异样的神色。

  以他们的学识,如何看不出这些书中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称颂谢迁为一代忠贞之士,而天子则是昏庸无道,刘瑾、李桓乃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臣。

  看着这些书册,苏魁心中隐隐生出一股冲动,他也要亲自写一本书,这本书不记录其他,就记录他苏魁如何忧国忧民,如何智勇双全,如何不惧权阉,登高一呼带人将祸国殃民的税吏给打死当场的事迹。

  他苏魁也要名留青史,传至后世。

  将苏魁几人的神色反应看在眼中,谢迁自然是猜不到就因为看到了这些书册,苏魁竟然生出要将他自身的事迹记录下来传至后世的念头来。

  不过谢迁看着几人,笑道:“明光,你们几人以为这些书籍,故事如何?”

  苏魁当即便道:“回木斋公,这些故事实在是太了地方上便大肆收取地方士绅、豪族的税收,无论是矿山还是田亩又或者是店铺,皆被这些税吏给盯上,逼着地方士绅、豪族交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