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报纸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盐政一事,虽说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沿途去找康熙的途中,戈柔特意停下来关注了一下百姓吃盐的问题。

  盐干净许多,也便宜了许多。

  虽然只是一小步,但是长此以往,待以后报纸发行, 她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戈柔跟康熙实在山东汇合的。

  “皇阿玛,儿臣幸不辱使命,这是儿臣的折子,请皇阿玛阅览。”

  康熙其实已经知道了戈柔做的那些事,心中很满意,有勇有谋, 手段雷厉风行, 颇有他年轻时的风范。

  “做的不错。”

  这句话,这几年康熙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可是每一次,康熙都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她做的好。

  随即康熙又跟戈柔说了一些事,戈柔听着,随即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康熙时不时点头,然后跟她讨论。

  康熙的事说的差不多了,戈柔就把报纸的事跟康熙说了。

  “皇阿玛,儿臣回京后想组织人办官报。”

  “官报?”

  “就是另类的邸报。”

  康熙来了些兴趣:“你仔细说说看。”

  邸报最早起源于汉朝,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到宋朝正式有了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能延用至今, 必然有可取之处,要不然早就被淘汰了。

  戈柔说了一下她的想法。

  “皇阿玛, 儿臣是这么想的,如今有了蒸汽火车,虽说还不能普及到平民百姓,但是未来全国各地方府州,县城,必然都有火车站点,到时候普通百姓想要去别的地方,并非不可能,交通方便,信息也就流通,这样必然能够让政令更加通达,但是儿臣觉得还不够,儿臣想办一份官报,作为朝廷直接对百姓的声音。”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不错的政令,但是很少能回真正惠及到普通百姓什么,儿臣觉得这样不妥,邸报只对各地方官员开放,普通百姓也只能从当地官员口中知道朝廷下的政令。”

  “皇阿玛,您看这个。”说着, 戈柔递给了康熙一份卷宗, 上面是她前不久让人查到的一些东西。

  里面记载了近十几个县城的知县对当地百姓征收的粮食税。

  康熙好面子,也因为在汉人多的土地上当家不够自信,每当有灾祸时,他总会下令减免,甚至全免当地的粮食税。

  戈柔给他的这等卷宗上记载的这些地方,那么年份康熙还记得自己全免了当地的赋税,可当地百姓仍旧交了不下于往年的赋税。

  这样的事情戈柔只查了就近的几个地方,这还都是些比较繁华的地方,在偏远苦寒之地,政令不通,百姓如何生存,其实全赖当地官员的一句话罢了。

  当官的有良心,百姓日子好过些,当官的没良心,百姓日子也就艰难些。

  自古以来,这算是常态。

  康熙未必不清楚,只是水至清则无鱼,想要人人都是大清官,哪那么容易。

  只是亲眼看到这些例子,触目惊心,还是忍不住心惊,这些人真是胆大。

  “食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