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张良:对牛弹琴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绩著旗常,理宜崇答,盟存带砺,永保尔封。尚其钦哉!”

  临淄城西,面对着关中的方向,韩信被封为齐王的大典,就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进行。

  在张良抑扬顿挫的声音中,礼官为韩信除去之前的头冠,带上了象征王爵的冕冠,以及奉上蓝田玉雕刻的王玺,最后,则是一片黑沉沉的铁板。

  准确的说,是半块。

  铁板上,铭刻着韩信封王诏书上的文字,再用朱漆勾勒,一半归韩信所有,另一半则收藏在汉王宫之中。

  这,叫做剖符,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守信的约证。

  春秋直到秦朝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竹子,当初在关中封韩信(韩王信)为王的时候,就将竹符改成铁契了。

  但在承认张耳为赵王,英布为九江王,臧荼为燕王的时候,使用的都是竹子。

  所以今天举行的是封王大典,而不是相王大典。

  前者表示齐国是汉国的附属国,韩信和韩王信一样,都是刘邦这个汉王的臣子。

  而张耳臧荼等几个王,却是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王。

  嗯,张耳能得到相王的待遇,主要是刘邦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张耳混过几年,所以不好意思让对方俯首称臣。

  不过此刻,和曹参等人黑着的脸不同,刘盈嘴角扬起一抹不为人所察觉的微笑。

  韩信的封侯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这是《诗经·抑》的一句词,和这句话挨着的段落中,还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名言。

  相传这首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也是那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的主角。

  《仰》这首诗,是他九十五岁时写给周平王看的。

  卫武公一生,历经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其中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而在周平王在位时,看到自己扶持的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于是就有了这首诗。

  但张良在封王诏书上写上这首诗,却并非是指责韩信为人,而是在隐隐告诫对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否则,就会有身死国除的风险。

  不过张良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韩信这种偏科到极点的人,完全听不出他的隐喻。

  刘盈收起脸上笑容,悄悄环顾四周,看到的是除了曹参灌婴等几个在灭齐之中立下大功,却因为韩信的原因没有受爵而黑着脸外,剩下的很多中下级将校,则有些焦急的抬头望天,显得有些想要迫切离开。

  这并非是他们尿急,而是今天不仅是韩信封王的日子,更是第一届大凤杯的总决赛。

  古人十分迷信,所以刘盈就干脆将总决赛的这一天,推迟到了韩信封王,这个推演了很多遍的吉日。

  今天的决赛的双方,其实很有看点。

  其中一支,是夜邑田氏这支豪门球队。

  与之对阵的,则是从海选开始,就一路挣扎着从淘汰的边缘逆袭而来的莒县田氏代表队。

  从刘盈设在博彩点的赔率来看,人们更加倾向于夜邑田氏夺冠。

  毕竟,夜邑曾有着齐地好几处的盐场,虽然现在盐场转让给了刘盈,但毕竟家大业大,支持的起在娱乐事业的投入。

  后世常说,古时穷人说富,必是‘穿金戴银’,而真正豪门公子说富,则是戏散了,灯火下楼台。

  这是因为豪奢之家,不仅有自己戏台,而且还养着一群人为自己登台表演。

  但在这个年代,自己家里有足球场,且养着几十个球员,也同样是炫富的一种方式。

  嗯,莒县田氏虽然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富户,但以务农为主,和掌握鱼盐之利的夜邑田氏一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虽然赔率让刘盈很是心动,但他却并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想法。

  他搞出的这个大凤杯,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为了获得齐人的认同。

  当权者和民众有着相同的爱好,则很自然的就会被民众忘记双方之间的身份差,将党权者看做于夜邑田氏夺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