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盛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卡利努斯的一再请求,让杨峥对太学有了兴趣。

  好为人师,大概是人的老毛病之一。

  这些年杨峥也有了很多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表达欲,寻思着该给太学的孩子说点什么。

  一来表示对太学生们敬重,做个表率。

  二来,也能启发启发学生,抛砖引玉,说不定就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杨峥看来,其实华夏的土地上从来不缺聪明才智之人,缺的是方向。

  只有思想开阔了,华夏才会源源不绝地焕发活力。

  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

  思想开阔了,技术、学术、文化、文明自然会呈井喷式爆发。

  两汉魏晋,承接的是春秋战国的思想大爆发,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法家,用的都是八百年前的东西。

  汉魏其实处于华夏的一个衰退期,所以才会出现西晋这么一个畸形王朝。

  士人没了廉耻,文人没有骨气,武人没了胆气,儒生循规蹈矩的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连杜预也不过是为左转作注解而已。

  而华夏文明不仅仅是儒家的那点东西。

  历史上的华夏,下一次“文艺复兴”是唐宋。

  这个时代,杨峥的到来,已经让华夏文明的爆发提前了不少。

  举国上下,由于评书、戏曲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精神需求。

  华夏先祖的种种事迹在街头巷尾流传,这本身就是一个引导价值观的过程。

  免费书馆的出现,也为大量寒门庶族子弟提供了一张温床。

  杨峥觉得大唐能“文艺复兴”,一方面是国家富强,另一方面则是纸张普及,书籍不再被士族豪强垄断,然后以大唐的人口基数,才出了李白杜甫骆宾王那般的“仙才”。

  杨峥感觉大秦的文化爆发也快到来了。

  差的也仅仅是累积。

  大秦皇帝要在太学讲经的消息传开,整个太学都沸腾了。

  很快,连大兴城了躁动起来。

  就在杨峥思索讲什么的时候,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大江南北,无数士人向大兴涌来。

  一个月不到,大兴就人满为患起来。

  有些精明之人乘机囤积居奇,包下一整座客舍,就等着价格继续炒高。

  即便如此,每一座客栈都人满为患,连青楼都住满了人……

  来的不仅仅士人,河西走廊上的僧人、道人也跟来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金主,挥金如土,吃肉喝酒,百无禁忌,连青楼都有他们的身影。

  杨峥忽然想起,这时代的和尚似乎并没有吃斋一说,而这时代的道人是可以结婚生子的……

  没钱的寒门庶族子弟只能睡大街。

  大兴城寸土寸金,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巨大问题。

  还好礼部比较给力,在礼部大院里,曾设了床铺,免费提供给他们。

  讲经当日,皇城之中人山人海,场面极其壮观,足有两万人之多。

  俨然一场盛会。

  留在大兴的各国使团也纷纷到场,场面太大,让高台之上的杨峥不免有些紧张。

  但台下的人比他更紧张,一个个聚精会神的看着,眼神无比崇敬。

  杨峥忽然觉得讲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气氛。

  这一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