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通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年大秦的信用还是不错的。驋

  至少没像司马家一样言而无信,说均田就均田,不玩虚的。

  加上杨峥在民间如神明一般的威信,还是宣义司制造的声势,愿意迁徙的百姓高达九千户,四五万人。

  汉民占一半,羌氐占一半。

  四五万人不少了,在一个安土重迁的时代,能有五六万人主动迁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朝廷负责提供车马,和沿途的食宿。

  灭大宛和康居之后,田章又扫灭当初背叛大秦的十多个小国,将他们的国王贵人们统统斩首,民众送往大宛为奴。

  西域诸国对待秦人就像对待祖宗一样,丝毫不敢懈怠。驋

  非常“主动”的愿意承担迁一部分迁徙百姓的粮食。

  让这次迁徙体验比较愉悦,沿途还有秦军铁骑护送,安全上也没有任何顾虑。

  大将田章放出话来,敢动大秦百姓者,有国灭国,有族灭族,绝不姑息。

  也不是他真的多体恤百姓,而是灭国之后有大量油水,秦军乐此不疲。

  关中有关中的风光,西域也有西域的好处。

  迁徙的百姓感到前所未有的尊严,有人丢了辆小破车,当地国王亲自带人全程搜索,小破车虽然没找到,但国王赔了三辆马车……

  人的一级需求是物质,二级需求是精神。驋

  这种尊重感在雍凉是体会不到的。

  不仅是西域国家有求必应,连秦军都对他们笑脸相迎……

  让杨峥没想到的是,第一批迁徙的百姓才走了一半,就纷纷回信家乡,让宗族的其他人也动身迁徙。

  很快,第二批迁徙潮来临,高达一万五千户,很多没有受灾的百姓也跟着去了。

  陇右的羌、氐,一个村一个村的向西而去。

  其实这么多年,他们早就汉化了,尤其是二代、三代羌氐,外貌上看不出跟汉民的区别,很多自幼接受宣义司的灌输,精神上比秦人还要秦人。

  其实杨峥觉得,羌人、氐人在血缘上就是汉人的近亲,匈奴、鲜卑是远亲。驋

  自周代起他们就为华夏征战。

  宣义司在宣传方面的成果惊人,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文学馆在书堆里追溯,找到了就进行些艺术加工,没找到,就干脆艺术发挥,反正八竿子总能搭上些关系……

  然后宣义司编出他们的祖宗十八代团结在华夏,为华夏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大加宣传……

  很多深目高鼻的胡人也对大秦有了认同感。

  雍凉之地的夷人以惊人的速度融合着。

  其实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融合都广泛存在着。

  当然,主动融合别人和被别人融合的差别是巨大的,充满了血泪和悲苦。驋

  以现在的大势,融合诸族是必然,其一,华夏人口经历百年大战,人口极具萎缩,连雍凉、幽并这些进行些艺术加工,没找到,就干脆艺术发挥,反正八竿子总能搭上些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