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海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交州刺史杨稷最终因为瘴气入体,不治身亡。

  所谓瘴气其实就是疟疾,这玩意儿在古代是大杀器,北军南下,要么感染疫病,要么感染这玩意儿。

  杨稷跟霍弋一样,也是忠义之人,历史上被陶璜、薛珝十几万吴军围攻,坚守八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寡不敌众,最终向吴国投降,押送建业途中,郁闷吐血而亡。

  丧事还没开始,汉中太守老将柳隐也因年岁已高,病逝而亡……

  杨峥回望身边的赵阿七、刘珩,忽然发现他们也是双鬓染白。

  太子杨旭已经蓄起了胡须,气度越发沉稳,处理政务得心应手,深得老臣们的称赞,前两个月,皇嫡孙杨淳出生。

  岁月不饶人。

  旧时代已经结束了,新时代扑面而来。

  以前在战场上冲杀,身体多多少少落下了些病根,每到阴雨连绵的时候,身上都疼痛不堪,辛亏皇甫谧一直针灸,才缓解了不少。

  很多将领年轻时勇勐无比,到老一身的病。

  “人老了,就要认!”杨峥感慨道。

  照照镜子,自己脸上的沟壑也不少了。

  “陛下哪里老了?依属下看,还能再征战三百场!”刘珩瞪着眼道。

  “今日大兴颇多方士,传闻他们有延年益寿的丹药,陛下何不召来问询?或许有真本事。”赵阿七拱手道。

  “那些都是骗人的,历代帝王,有几人能长寿的?”不吃丹药,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吃了丹药,弄不好两三年就挂了。

  秦始皇和李二大帝都想长寿,却都死的早。

  现在朝中政务有三省六部打理,太子和几个平尚书事掌舵,国家运行四平八稳。

  在他们的治理下,大秦如日中天。

  杨峥乐得。

  其实他早就有个心愿,只不过现在还不能退,河中、安南的攻势还需要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就是泰兴五年了。

  南下的农学士们终于找到了占城稻,在交趾培育成功,产量比传统水稻高三成,耐旱,适应性强,不挑土地,生长周期短,自耕种至收获只需五十余日。

  在交趾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四熟。

  目前正在岭南、云南、江东、荆州四地试种。

  不过一个新问题又摆在杨峥面前。

  粮食种出来,如何运到关中和北方。

  岭南多山,从内地走不仅耗时,而且耗力。

  杨峥盯着沙盘,看来要发展海运了。

  自从春期战国成立水军以来,造船技术就在不断发展,东汉时期,就能造出十丈高的楼船。

  到了东吴,北伐频频止步于合肥,孙权索性南下开拓疆域,最早占领宝岛,又南下去菲律宾逛了一圈,觉得那边野蛮未开化,又逛了回来。

  东吴还造出五楼船,五层楼高,能容纳三、荆州四地试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