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妥协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封钟会为扬州刺史,持节,都督淮南诸军事,赐节杖、鼓吹、羽保!”钟会养子钟邕被派来宣读诏令。

  钟会不娶妻不生子,所以钟毓就把自己的儿子钟邕过继给钟会。

  司马昭派钟邕来宣旨,也是在安抚钟会。

  “臣谢陛下隆恩!”钟会拱手,却并不接旨。

  淮南三叛,吴国连续大战,淮水之南早就成了废墟。

  司马昭把钟会封过去,意思再明显不过。

  等上几年,司马昭缓过气来,集合青徐、淮北、荆州、洛阳之力,再来一次泰山压顶……

  钟会两次参与平叛,岂会不知司马昭用心?

  自钟会把这十四万大军带回中原起,与司马昭便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司马昭在冯飒惨败,十六万大军灰飞烟灭,关中、太原全部失手,而你钟会南下汉中,攻下阳安关,拿下汉、乐二城,还成功把大军带回关东,这已经是在打司马昭的脸。

  陈泰六十多岁了,土都埋了一半,司马昭自信能活过他。

  但钟会才三十六,有大功,还是颍川士族出身……

  这种局面与当初司马懿何其相像?

  司马懿带给天下的最大祸患便在于此。

  君臣之间永远都防着一手。

  所以同时代的诸葛武侯才会被衬托出来。

  “臣丢失汉中,有过无功,若受此大赏,有何面目对阵亡在西土的将士?万不敢受此封赏,此次领军回返,只为送将士回乡,别无他意,赤胆忠心,天日可表!”钟会指天而誓。

  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在场的中军士卒都热泪盈眶。

  “我等为国征战,今回返家乡,却被拒之门外,天下焉有此理?”

  “相国败了,又不是我们败了!”

  “住口!休得胡言!”钟会勃然作色,“再非议相国者,斩!”

  众人闭口。

  钟会的个人威望也在这一次次的运作中,不断被推高。

  钟邕拱了拱手,“儿这就回返洛阳。”

  钟会却拦住了他,“邕儿留下,他们回去即可。”

  “唯。”钟邕也正有此意。

  众人退散,父子二人才能单独相处。

  “父亲这是何意?若要问鼎洛阳,当速速攻破尹阙才是,若要保全身家,则驱兵许昌,取颍川士族之力。”钟邕二十出头,被钟会培养多年,才识极高。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得了许昌,颍川士族就会为我所用吗?不,他们会第一个起兵攻我!”

  颍川士族早已不是几十年前了。

  钟、荀、韩、陈,韩氏已经没落,陈泰跟钟会不是一条心,荀氏则完全站在司马氏一边。

  “既然如此,父亲何不立即攻打尹阙?若能匡扶大魏,亦青史留名。”

  “你以为这十二万中军真的跟某一条心?他们不过是想回乡而已,一旦兵临洛阳,子上一道诏令,诸军回乡,某必兵败,所以只有陈兵尹阙,才能令司马昭不知我虚实。”钟会看似成竹在胸,实则也是如履薄冰。

  ….有士族的支持,返回洛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