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朱由检对皇太极的恨,海军初战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别看徐光启已经七十一岁,但精神十足,充满干劲儿,比年轻小伙还要有冲劲儿。

  在福建的张昊也在筹建研究所,兵工厂。

  研究所用来研究新事物,他从外国商人那里买到了一些橡胶,准备用来制作一些橡胶制品。研究所就是用来打造一些基础机械的,为不久后制作发电机,电动机等等做准备。

  而兵工厂,自然是制造先进的火器,燧发枪,钢铁火炮。

  还有子弹,就是填充火药,有弹壳的子弹。

  在大唐的鲁班大师已经有了眉目,或许在鲁班大师去世前能够做出来,到时候张昊就可以把经验用到大明来。

  有了这种子弹,就可以制造左轮枪,补上。以后还可以做炮弹,真正的火炮等等。

  当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尝试。

  这个冬天,张昊巡查南京,浙江,福建三地,官员们都做的不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杀了不少贪官污吏,不作为的官吏,剩下的就老实了。而且提拔,新任用了一批官吏,这些官吏都是想做事的,他们充当主力,带着其他官吏一起做事,事情各个方面也就顺利多了。

  李世民掌管吏部后,对其他省的官员做了调整,有的被抓,有的被贬,进行整治吏治,效果不错。

  如此,就不需要张昊过去大开杀戒了。

  与其让张昊去其他省,其他省的官吏更愿意接受吏部的决定,至少不会死太多人,更多的只是降职罢免抄了一些家产,真正被杀的不多。

  在张昊,李世民,刘备,武则天,朱由检的努力下,整个地方官场也算是大换血,进行了一次很有效果的吏治整治。

  ……

  “哥,我已经把江南商会组建起来了,接下来怎么做?”

  武孀今日来找张昊商量事情,张昊不让她叫姐夫,她就叫张昊“哥”,张昊没跟她计较。

  商会,张昊让武孀牵头组织一个商会,是为了带动江南经济的发展。

  武孀现在生意做得很大,背后有张昊,武则天支持,没人敢轻易得罪,做起事来十分顺利。

  “做得很好。”

  张昊说道:“接下来将一些技术在商会中推广开来,比如飞梭织布机技术,玻璃,水泥,焦炭,蜂窝煤,瓷砖等等都可以将制造技术卖给商会的人,让他们积极去开设工厂。

  只是朝廷和我们自己做,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动用民间的力量。

  工厂多了,招募的工人就多了,能够让不少失去土地的百姓获得一份工作。

  朝廷将来的赋税将会重点转移到商业上来,减轻农户的负担。

  江南经济发达,有很好的基础。等朝廷围剿了海盗和倭寇,疏通海上贸易路线后,可以将大量商品卖到国外去。从国外购买回我们需要的东西……”

  张昊说了许多,武孀一一记下,心中对张昊十分崇拜,认为张昊就是全才啊,似乎没什么是张昊不会的。

  离开张昊府邸后,武孀马不停蹄的召集商会成员开会,说了技术出售的事情。

  “会长,你没开玩笑吧,你说的这些东西的制作方法基本都是掌握在朝廷手中,我们曾经想要获得,但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现在只要出些钱就能买到?”

  “会长,这事儿是张总督同意的吗?他没同意,我们可不敢买啊!”

  张昊的杀人魔之名,商人们也怕啊。

  武孀说道:“放心,此时就是张总督让我做的,总督大人代表朝廷,朝廷希望我们这些商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多开工厂,多招募工人,高效率的制作商品……

  并且总督大人即将疏通海上商路,到时候我们还能放心的把生意做到国外去。

  技术可以卖个诸位,但仅限于商会成员,购买技术后不得泄露,不得给他人,不然总督大人会找他喝茶。

  同时,总督大人鼓励大家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努力研究出新的技术,新技术研究出来朝廷认可后会给于保护,别人没有你的允许就不能用这种技术,这件技术专利。

  但技术专利可以出售,就像现在,朝廷就是将技术出售给你们,这是朝廷的技术专利……”

  武孀说了很多,商会的成员们越听越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