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李世民与杨嗣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末的阶层,或许可以分为三个阶层。

  广大的贫苦老百姓!

  靠做生意生存的商人!

  地主阶层(皇室,国戚,勋贵,官吏,士绅等等,有田有权有势的人群)。

  大部分财富都掌握在地主阶层!

  杨嗣昌不敢针对地主阶层,知道老百姓没钱,只能瞄准以做生意生存的商人。

  那些靠权势获得资源用来做生意的人,不能成为商人。他们是靠着权势得来的资源发财,而不是靠市场运作而经营生意的商人。

  资本家不一定是商人,商人能够累计资本。

  当然明末这个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商人与地主阶层息息相关,不少商人就是为地主阶层赚钱的。

  而杨嗣昌针对的商人,基本是没有权势依靠的商人,有权势依靠的商人能够偷税漏税的,增加商税对他们影响不大。

  当然地主阶层有派系,一方会打压另一方的商人,但总体上遭殃的还是那些没有权势依靠的商人。

  相当于大企业和小企业。

  大佬们大家,先死的多是小企业,是那些小商人。

  而小商人人数众多,他们遭难,就会影响许多普通人群。

  所以盲目的增加商税,国库收入虽然暂时增多,但会让许多小商人无法生存,大商人能偷税漏税,时间久了,国库又收不上来钱。

  主要矛盾还是地主阶层,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许多的资源。

  面对李世民的问题,杨嗣昌想了许久,但还是没想好如何说。

  李世民忽然叹道:“杨大人啊,大明积弊太久太多,要想根治,不容易的。你若是真想为国为民做事,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准备,你的顾忌太多,许多事情做不成的。

  皇上提拔你,让你入内阁,希望你不要让皇上失望。”

  一副长辈的语气。

  李世民也的确是杨嗣昌的长辈。

  杨嗣昌沉默许久,然后说道:“受教了。次辅大人心胸和志向非常人能想象,难怪会有如今传奇的成就。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今日见到李世民,一番谈话下来,杨嗣昌感触良多,有一些事情必须深思。

  杨嗣昌回到府中,就看到有许多人送来了礼物和拜贴。

  再想想冷清的李世民府中,杨嗣昌心中感叹:自古忠良多寂寞啊!

  他自认为自己做不到李世民说的那样,他身后还有其他人的利益,不能为了所谓的国家百姓而舍弃这些东西。

  而且文官们已经有了共识,王朝会不断更迭,战乱不可避免,但无论谁坐天下,都需要他们帮忙做事情。

  因此增加自身实力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而且文官想要削弱皇权,达到共治天下的结果,自然会认为为国为民就是在帮皇帝,而皇帝在打压他们,如此他们自然不会为了皇帝拼命。

  明末时期,文官,文人的气节已经不多了!

  他们的国家情怀更少,还比不上秦良玉这等女子。

  而他们反而瞧不起秦良玉!

  李世民来到明末一年多,基本已经看清这些文官文人的心态,比之他的大唐时期差多了,也就不怎么看得起明末的文官和文人了。

  (本章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