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囡这话坑归坑,却不能否认的确是说到了点子上。旁的且不提,等那上百亩水田里的稻子一收上来,从晒干到脱壳,只怕也得费不少工夫,到时候少不了要用到二河那屋。倒是全部归整好后,应该就会收到后院粮仓里去,这么一来也不算太耽搁。

  周芸芸低头算了算时间,估摸着最多也就折腾到十月,再算上做麻辣烫的买卖,大概能坚持到十一月底,毕竟等天气真的冷下来后,甭管干啥都会很不方便。哪怕阿奶舍不得这笔好买卖,也不可能再像如今这般五路并存了,最多最多将青山镇那摊子留着,其他远的地方一准儿得歇了。

  而若是只有青山镇一处摊子,周家人完全可以轮着休息。到了那个时候,二山、二河的亲事也就能提上来了,要是动作够迅速,指不定还真就能赶在年前娶媳妇儿呢。

  不提周芸芸在这头替两位堂哥操碎了心,单说之前张里长得了周家大伯的叮嘱,转身就紧赶慢赶的去了县城里,迫不及待的将消息递了上去。

  跟先前周芸芸预料的一样,甭管是哪个年代,跟民生大计扯上关系的那都是大事儿,哪怕再生稻在她看来有极多的缺点,却也能改变现如今的格局。

  有一点,周芸芸并不知晓,其实在这个年代已经出现了两季稻,可惜两季稻对于气候的要求格外严苛,除却江南鱼米之乡之外,几乎无法推广到别处。也是,未经改良的稻子从播种育苗到收割,期间至少想要四五个月时间,想要种植两季稻的根本条件就是一年之内冬季不能超过三个月。

  像大青山这一带,撇开去年这种极寒天气不提,就算往年年景好的时候,最迟十一月铁定入冬了,而开春却要到来年二月乃至三月。如此一来,就算想要推广两季稻也绝无可能。若是贸贸然的强行推广,譬如第一季提前半月或一月播种,却极有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的后果。

  再生稻就不同了,因着是从稻桩上直接抽出稻穗来,免去了播种育苗长成的过程,直接将第二季缩短到了两月余,哪怕会因此减产一些,却也是极为合算的。

  说来说去,只能怨周芸芸上辈子是个点心师傅,假若她是个农科生,指不定还能折腾出杂交水稻来,那才是划时代的发明。

  不过,也幸好她是个点心师傅,万一上辈子不幸学了计算机之类的的专业,那才是真的悲剧了。

  而就在周家上下忙忙碌碌之时,张里长带回了一个消息。

  上头的回复当然没那么快,尤其杨树村所属的县城因着不够万户,压根就没有县令,而是县丞。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两者的权限是完全不同的,这要是小打小闹的事儿,县丞自然能处理,事关民生大计,县丞只能先让张里长回村里仔细盯着,再急吼吼的将消息层层递上去。

  张里长递回来的消息是,叫周家千万要仔细侍弄田地,毕竟这会儿才刚抽穗没多少日子,精心侍弄着,等收获时也能出产更多一些,万一到时候上头派人下来查看,甭管是他这个当里长的,还是周家本身也都能得些颜面。

  这下子,周家阿奶开始犯愁了。

  要是周家真的仅有那五亩水田,倒是问题不大,哪怕请人来侍弄着也使得。偏生,五亩水田仅仅是明面上的,那头一百来亩才是大头。

  跟儿子们商量一下,最终周家阿奶决定跟张里长摊牌。

  张里长只觉得腿肚子有些发软,哪怕他先前就知晓周家最近发了财,毕竟甭管是五彩粽子还是旋风薯塔,或者是现如今还在卖的麻辣烫,都是瞒不过村里人的。顶多也就是不知晓周家将摊子铺得那么大,可周家在做买卖这事儿却是无论如何也瞒不过去的。

  饶是如此,谁又能想到周家竟是有钱到这份上?!

  “原来买下江家田产的竟是你们家。”惊吓过后,张里长感概万分。

  其实,自打江家那头放出风声来后,他就对这事儿上了心。庄稼人心心念念的不就是田间地里的那些事儿?就算他张家有钱有田,可正常情况下谁会一下子卖掉那么多上等的水田?张里长一听到消息就立马筹了钱,偏往日没事儿时不觉得有甚么,一旦要用到钱了,却怎么筹都不够。

  折腾了月余,张家也只弄到了四百两银子,看似不少,可若是想买上好的水田,再加上契税之类的,也就堪堪能入手三十亩罢了。要说三十亩也不少了,可谁叫江家不愿意拆开零卖呢?

  看到张里长一副唏嘘不已的模样,周家大伯也依稀想起了最早先去杨柳村跟村口老头唠嗑时听到的话,似乎张家也有意购买江家的田产,且比周家更早动心。
摊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