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准备召开全国第一届将领大会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蒸汽铁甲船的航行成功,意味着蒸汽机的成功使用。



    这是朱英强行拔高的科技树,实际上在蒸汽机运用到蒸汽铁甲船上外,还没有人意识到这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



    实际上等到蒸汽机开始越发普及开来的时候,即便是朱英不说出来,别人也会想到。



    只是朱英完全可以让这个时间缩短。



    在上海县这里住了一晚后,爷孙俩就再次乘坐定海舰返回了京师。



    回到京师后,朱英并没有急着去进行石炭开采,而是把刘三吾召了过来。



    “拜见太孙殿下。”



    刘三吾的脸上带着几分憔悴。



    朱英关心问道:“最近可是在筹办大学上太过于劳累了,不必这般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刘三吾作揖回道:“谢太孙殿下关心,臣最近一直在与其他学士一起编纂关于课本之事,因此多损耗了些精力。”



    朱英点点头,这编纂课本确实要麻烦。



    毕竟朱英要求的,可不是之前的那些四书五经,还有许多关于其他学科上面的课本。



    刘三吾作为大学校长,所有学科都要稍微有些熟悉,这般大的年纪了,自然会有些劳累。



    “这次叫刘尚书过来,是关乎到蒸汽机的事情,想来刘尚书已然是知晓了吧。”



    朱英开口问道。



    刘三吾现在也属于尚书行列,因此从曾经的刘翰林改为了刘尚书。



    刘三吾点头回道:“臣听闻昨日陛下及太孙去了上海县,今日又回了京师,这蒸汽铁甲船的速度,当真是可见一斑。”



    “往后我大明有这蒸汽铁甲船,运输速度更为快捷,国力升腾,此为盛世之兆也。”



    蒸汽铁甲船在整个京师沸沸扬扬,朝廷里的官员虽然没有参与,但哪家不曾听说。



    尤其是京师邸报,更是所有官员必读的刊物。



    现在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英,对朝会开始逐渐的放权开来,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很多事情都摆在朝会之上讨论。



    比如关于到军队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是其他官员可以随便议论了,也且只有兵部这边对陛下或太孙单独进行汇报。



    而民生之类的事情也差不多,基本上各部自行消化,若是像从前那样拿到朝会上,不仅要遭受到其他官员的嘲笑,也会被陛下训斥办事不力。



    在这样的转化下,皇帝对于臣子显得越发神秘起来。



    威严反而是在不断的加深。



    同时也少了很多聆听圣恩的机会。



    揣摩圣意,这是能够上奉天殿所有大臣都要做的事情,而京师邸报上的风向,无疑是代表了最新的政策方向。



    朱英讲述道:“蒸汽机之作用,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船舰之上,你可以把他当做一个不知疲累的仆从,只要有合适的方式,他就能一直帮着去做事。”



    “比如采矿,织布,纺纱,甚至于在农业之事上,也可有着极大的作用。”



    “现在的蒸汽机,在很多方面依旧是有着不小的缺陷,比如耗费的石炭过多,散发的热量太大等等,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实现对蒸汽机的改良。”



    “蒸汽机,这不仅是影响到当今r />

    同时也少了很多聆听圣恩的机会。



    揣摩圣意,这是能够上奉天殿所有大臣都要做的事情,而京师邸报上的风向,无疑是代表了最新的政策方向。



    朱英讲述道:“蒸汽机之作用,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船舰之上,你可以把他当做一个不知疲累的仆从,只要有合适的方式,他就能一直帮着去做事。”



    “比如采矿,织布,纺纱,甚至于在农业之事上,也可有着极大的作用。”



    “现在的蒸汽机,在很多方面依旧是有着不小的缺陷,比如耗费的石炭过多,散发的热量太大等等,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实现对蒸汽机的改良。”



    “蒸汽机,这不仅是影响到当今的时代,更是在未来数百年,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提高。”



    “因此我决定在大学之中,开设关于蒸汽机的学科,这是目前大学的重中之重。”



    “此番叫刘尚书过来,就是要督办此事。”



    刘三吾年纪大了,对于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变差,但他知道,这是太孙殿下极为重视的事情,必不可疏忽。



    当即回道:“请太孙殿下放心,臣必然全力督办此事。”



    朱英点点头,而后道:“也不用你太过于操心,什么事情都抓在手里,是办不好事情的,这就跟曾经的朝会一样。”



    “刘尚书可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专门来解决有关于蒸汽机学科之事,刘尚书主要负责把握方向跟进度即可。”



    朱英稍微提点了两句,他也担忧刘三吾这般年纪,耗费过大一不小心就给猝死了。



    刘三吾自然也听懂了,当下回道:“谢太孙关心,臣自明白。”



    朱英心中一动,微微皱眉,随即对郭忠吩咐道:“去将锦妃叫来。”



    锦妃就是徐妙锦。



    郭忠当即领命去往后殿叫人。



    刘三吾有些迷茫,不知道在这个时候太孙突然叫来锦妃作甚。



    他当然是不知道,朱英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在往前下达令旨,基本上都是以口谕为主,方才突然发现,这样并不是很好。



    口谕的传达,很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很容易被人所改用。



    白纸黑字,盖上印章,才应该是正确的流程。



    然而在宫廷里的这些宫女宦官,包括是郭忠在内,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即便有些稍微懂一些的,写出来的字估计连朱英都不如。



    这可是太孙令旨,怎么能如此随便。



    所以朱英就想到让徐妙锦代笔。



    在书画这块,即便是叶月清,也没有徐妙锦写得好看。



    没多久,徐妙锦就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