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心名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兴王府出面保住了一方百姓安稳,他这个承奉司主官也颜面有光。

  “上游襄阳府受灾严重,由于首当其冲,襄王府田地有一半以上被洪水湮没,粮食几乎绝产,而之前他们不肯交出的田地,却因紧靠我安陆之地,没有受灾。除此之外,我兴王府田地基本没有任何损失,安陆之地也只有局部村庄有淹水的情况,多为靠近出现险情江段的村子,兴王府及时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湖广布政使司衙门来函赞誉兴王府在此番救灾中的优异表现,王府这边也如实跟地方监察御史提到本地知州张也铮的不作为表现,还有防灾中处处拖后腿之事。再就是本地官绅想为兴王府请万民书,让朝廷嘉奖。”

  张佐越说越兴奋。

  朱祐杬刚开始很高兴,听到后面带着些许感慨:“若能及早把预警告知上下游各州府,或许江北百姓就不用遭灾,兴王府做得还不够啊。”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觉得朱祐杬格局很大。

  不单纯要保一方百姓安稳,连周边府县百姓的安危也记挂于心,这说明人家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安陆这弹丸之地。

  “王爷,此番赈灾中,有三人居功至伟。一位是唐先生,他出策出力,江堤上几日几夜不眠不休,让兴王府赢得本地百姓交口称赞……

  “再就是袁长史,他统筹王府上下,积极与本地官绅联络,救灾调度有方……最后是朱浩,一应预警和救灾注意事项,都是由他提出,若非他谋划,就算王府反应及时,也难以仓促间完成防灾大计。”

  张佐很公允,上来就把功劳全推给别人,连袁宗皋都有一份,就是不提自己在其中的辛苦。

  朱祐杬微笑点头:“王府中人能为地方百姓做实事,我很高兴,身为大明藩王,有这样的属下,何其幸运?唐先生,我决定这次一定要为你上表请功。”

  在场那么多王府官员,都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望向唐寅。

  如果说唐寅初来时,王府中一些官员还想与之叫板,觉得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不过如此……经历过这一年多的事情后,这些官员都看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档次跟唐寅根本没法比。

  人家学富五车,不但教导世子有方,更是称职的幕僚,得到兴王的信任,还事事亲力亲为,从胆略到才气,都不是一般人可比。

  不遭人妒是庸才,唐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有在王府立足的资本。

  连素来仇视他的那群人,现在也不敢与其正面争锋。

  唐寅笑了笑:“兴王谬赞,在下不为名利,何况在下乃先皇钦点不得科举进仕,不想为王府造成困扰。”

  唐寅明白事理。

  一来他不想被人知道自己挂靠在兴王府,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他在南昌城装疯卖傻之事,已在宁王府有心宣传下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人人都当他是个老年疯癫的穷困潦倒书生……

  现在突然告诉别人,自己离开宁王府后,转眼就在兴王府混得风生水起,还给王府和地方百姓立下功劳,你让天下人怎么想?

  更让宁王府的人怎么想?

  宁王一怒之下,派人来暗杀,他在安陆就没法过安生日子了。

  再就是他生性随和,不愿意争什么。

  朱祐杬还想坚持一下,袁宗皋却道:“兴王,既然伯虎无心名利,王府应予以成全,不过王府不会忽视他的功劳,多多赏赐便可。”

  袁宗皋当然不希望唐寅一飞冲天。

  不是说袁宗皋小气,而是他觉得,兴王府现在要保持低调,不能张扬,找唐寅进王府当差很容易让有心人觉得你有野心,不然找个宁王府舍弃的名士进王府来干嘛?与你们兴王府平时低调的作风不是相违背么?

  再说唐寅跟宁王府间私怨很深,更是孝宗皇帝御批不得参加科举的大黑户……唐寅无论在民间取得什么名声,至少在朝廷层面,唐寅已算是钦定平民,不得在仕途方面有进益。

  “可惜啊己的档次跟唐寅根本没法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