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四十七章

  花易岩那天亲自动手“捉老鼠”后,呦呦表示“再也没听到任何的动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老鼠们”的动静变得小了,总之这一页揭了过去。

  后来的几天里,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去上街一趟,为的是将过年要准备的东西购买齐全。因为这几天几个孩子零食吃了不少,除了又补充了些点心零食,还要买鞭炮买烟花买对联挂钱还有肉蛋菜,总之好多好多。

  时间一晃就到了腊月中旬,今年的腊月是个小月,只有二十九天,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没有大年三十。在大年之前,还有个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小年按习俗是要送灶王爷上天的,所以一家人必须在腊月二十之前回家。

  腊月十五那天,谭丽娘去县衙给知县夫人她的表姑姑送年礼,顺便辞行。临走之前,谭丽娘请二舅母帮忙找个人看房子,“不要壮劳力,退役军人或者残疾军人,都行,要不就一家子。”

  二舅母想了想,叫丫鬟从外头叫进来一家子。这家人一共三口人,爷爷奶奶带着一个刚会走的孙子。听二舅母介绍说,这家人原本是二舅母的陪房,儿子因为意外没了,留下老爹老娘和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媳妇,等到足月后媳妇把孩子生下来就立刻改嫁了,就剩两老带着一个小孙子,过得十分艰难。

  “是我的陪房,人品没得说,身契也在,主要是两老一小的,什么都干不了,山庄的农活不会做,留在县衙吧手脚又笨又慢,再说县衙里也不养闲人。可这一家子又挺可怜的,我要不管他们就得流落街头。我想着就给你们看个家,日常打扫个院子什么的,也挺好。”二舅母把这一家子的身契找出来,放在炕桌上往谭丽娘身边推了推。

  二舅母是明白人,知道这身契不能自己留着,否则显得自己似乎想要借人看视他们似的,谭丽娘用人用的也不放心,于是干脆大方地送给谭丽娘,既能做顺水人情,又能把这一家子闲人送出去。还有一点她想的更明白,只要当今皇帝在一天,花易岩就是他的救命恩人,背靠着这样一棵大树,当然要好好乘凉。

  自己的男人是指不上了,还有两个孩子呢。芷兰二舅母心想。

  谭丽娘想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

  “但是人我也不能白要。等回去我就让石头哥送银子给嫂子。”看二舅母想要推辞,立刻抬手制止她,“二嫂要是不收银子,这人我也不要了。”

  芷兰二舅母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下来。

  于是谭丽娘回家的时候就将这家人带走了。到了家,先安排他们住到一进院子的倒座房,又给了些半新色衣裳做打赏,再留下他们几个月的月钱和过年的打赏和备用银子一共十两多,第二天一早,就是腊月十六一早,一家人赶着车回家了。

  一个月没有人住,房子又空又冷,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西院的房子有地龙很快就热了上来,加上炭火可以烧很久,不用人特意看着。倒是东院里四个孩子的房子,没有地龙又不能生火盆,炉子的火力有限,谭丽娘干脆又在两个屋的锅里各加了半锅水,既能烧水喝又能烧炕,一举两得。

  炕火加炉火的双重火力之下,炕很快就热了上来,呦呦脱了外头的大氅和厚衣服爬上炕,身子很快就暖和过来。终于可以住在自己的院子,晚上不用听“老鼠叫”了。呦呦心里偷偷想,同时又很是遗憾和惋惜,如果娘还能生,以他们俩人的勤奋劲儿,明年说不定又有弟弟或者妹妹了。

  之前一家人去庙里求平安符的时候,呦呦看到谭丽娘跪在送子娘娘的大殿里磕头,嘴里还念念叨叨的,十分虔诚的样子。呦呦知道她有心结,又不知道怎么劝解,只能装作看不见。

  一家人休息整顿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谭丽娘和花易岩就又出门了。他们去附近的村子买黄豆去了,说是今年要自己家做豆腐吃。呦呦大为赞成。要知道,黄豆可是好东西,豆浆、豆花、豆腐,就连豆个月没有人住,房子又空又冷,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西院的房子有地龙很快就热了上来,加上炭火可以烧很久,不用人特意看着。倒是东院里四个孩子的房子,没有地龙又不能生火盆,炉子的火力有限,谭丽娘干脆又在两个屋的锅里各加了半锅水,既能烧水喝又能烧炕,一举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