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第二代技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br />


    傅庭涵道:“我们连着用了三天,目前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但有些地方还需要稍加改进。”他让人坐下纺纱,然后给赵含章指出有问题的地方,“我们纺线的纤维有四种,除了蚕丝是长纤维外,其余的毛、麻和棉都属于短纤维,我觉得它织出来的线



    对于蚕丝来说略粗,不利于精美布料的织造,我想从纱锭上入手,可以再做一套可替换的纱锭,当需要细线时,用一套纱锭,需要粗线时,用另一套纱锭。”



    赵含章:“一般百姓家中很少有人能够去替换纱锭吧?”“不错,要换一次纱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普通百姓家可能还不会换,得请工匠上门,又是一笔花销,所以我想做一个可以粗细转换的纱锭,这样一来



    会节省很多更换的时间和成本。”



    赵含章:“做出来了吗?”



    傅庭涵:“已经有头绪了。”一旁的工匠连忙道:“陛下,我等皆认为这种粗细都可的纱锭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民间养蚕的人多集中在豫州、荆州和蜀地,蚕农一般为了省力,就不会再种



    麻,都是将蚕丝和绸缎卖出去后再转手从别人手中购进麻线或麻布,所以纺机只需做两种就可,一种标明是细线纱锭,一种是粗线纱锭。”



    赵含章:“有的人家不仅绸缎要做细线,棉麻也要做细线呢?”工匠就笑道:“这个问题傅尚书也提过,但我等试验过,这粗线纱锭纺出来的麻线,只要稍加技巧就可以细一半,这个织娘们都会,不然麻布为何分粗细两种



    呢?”“傅尚书之所以想琢磨细线纱锭,是因为蚕丝可以做得更细,一些珍贵的绸缎锦需要的线极细,通用的纱锭这才不能满足,可依下臣看,这世上会用这种纺机



    的人本来就极少,我们工部是要做,却没必要在民间推广。”



    赵含章明白了,“细纱锭是有针对性的售卖,用者极少。”



    工匠点头。



    一旁的傅庭涵欲言又止。



    赵含章知道他想说什么。



    现在养蚕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豫州、荆州和蜀地一带,但后世他们熟知的养蚕地区是江南。



    而现在的江南经济和技术发展都远比不上中原一带,他们的绸缎产量并不高,精美的,可以得到全国认可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现在有电台,她还要修路,将来南北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加上青州和光州的码头已经建成,将来国内的布料会源源不断的销售出去。



    江南一定会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既然一台纺纱机这么贵重,他就想一步到位,为将来考虑,不让百姓因为更新换代而重复花钱。



    赵含章沉吟片刻问,“你有算过一个双功能的纱锭寿命是多久吗?”



    傅庭涵:“比现在我们用的纱锭寿命减少三分之一。”



    赵含章就道:“那就依照大匠们所言,直接先出两台纺纱机,重点推广粗线纱锭纺纱机。”



    傅庭涵不解。



    赵含章就道:“你忘了吗,我们的技术还会进步,难道五年十年之后,我们不能将纺机的纱锭再增加一些吗?或者,我们不能改变动力系统吗?”



    傅庭涵几乎是立刻领悟,“你想改成蒸汽动力?”



    赵含章挑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