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教育法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商队外,每年利润的两成都用于义务教育。”



    赵程和陈四娘大喜,立即道:“陛下英明。”



    只有赵铭和常宁一脸凝重,不过想到教育的重要性,还是应了下来。



    赵含章笑道:“民智则国智,则未来智,这笔钱,国家和朕出的都不亏,常宁,在教育上不要小气。”



    常宁应下。



    既然在教育上付出了这么多,那就得有成果,不然也太浪费钱了。



    常宁可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他看来,不论男女,只要能干活儿就能创造价值,价值会反哺国家。于是他最先支持这条惩罚性的教育法案,还提供了更具体的方法,“有父则罚父,无父便罚祖父,次之罚母,再次之,罚其十六岁及以上的兄长,凡有阻碍女



    童入学者,服役三月去修理河道、水利、道路,或者入军营服苦役,我想,天下不会再有阻拦女童上学的人。”



    世人很少阻止男童去读书。



    他们都知道读书是好事,所以再困难也会让家中的男孩入学,却会以要劳作,缺少劳动力之类的借口将女孩留在家中。



    好在此时是魏晋时期,女子身上压着的山还没后世那么高大,加之赵含章当了皇帝,朝中有许多女官,所以民间也慢慢有一股重女的风气。



    这条法令是最快通过的一条,且立即执行,没多久就登报,又经由郡县传播,全国的百姓都知道了。



    即便是偏僻乡村,里正也被叫到县衙,拿了一叠宣传手册回去传法。



    里正拥有很高的权利,他直接把家家户户的大人们叫来,具体开会,具体学习。



    当知道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女儿们也都要送进学堂读书,不然家里的大人就要去服役三月时,有人不满,却也不敢再阻拦家中的女儿入学。



    还胆战心惊的问道:“要是家里的女孩就是学不会,读不进去咋办?”



    “那也要送到学堂里去,”里正道:“不然衙门一律治罪。”



    见他们脸上不太服气,里正就道:“你们也知道,朝廷今年不发劳役,各村要是有意就自己组织人去挖沟渠和修路,所以县里的路坏得很,正等着人修呢。”“你们要是犯事,县衙巴不得呢,回头有县里的人下来检查,只要发现家中有适龄的孩子没去上学,你们就得到县里去服役。算一算吧,就算是九月开始服役



    ,那也得干到明年一月,中间要是再停一段时间,正好卡在农耕的时候,一年的生计全都耽误了。”



    众人身子一颤,不敢怠慢,回家一清点,便捏着鼻子把孩子送到县里的学堂去。



    学堂里猛的一下增加两倍左右的学生,有女童,也有男童,其中女童人数是男童的数倍之多。



    学堂里的先生忙死了,各郡县的书局也忙起来,带着纸坊等相关产业都来了一趟产业大爆发。



    学堂自然不可能一下新建房屋,于是本来一个三十人的班级塞了六七十个学生,挤一挤就挤出位置来了。



    但来上学的孩子们都很安静,也很听话,此时他们大多都没书本,也没有笔墨纸砚,先生们便教他们如何制作沙盘,或是寻找合适的石板作为认字的工具。



    他最先教他们的是最简单的汉字,以及数数。



    赵含章之所以会定三年义务教育,是因为三年的时间可以将大部分常用字认完,知道简单的算术,还知道一些最简单的道理。



    现在的华国也只有这个能力,想要更进一步加长义务教育的时间,她还有得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