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陆探幽善解人意的开导下,顾辙也不禁被勾起了回忆,想起了那件对他余生都颇有警示意义的往事。

  对他的肉身而言,这件事只是半年前发生的,记忆清晰也是应该的。

  但对他的灵魂而言,这已经是24年前的事了。从16岁到40岁,他还能记得这么清楚,可见都要成为人生座右铭、刻进dna里了。

  顾辙深呼吸了几口,徐徐道来:

  “……上学期,我化学校内赛、市预赛都是第一,张铭两次都排我后面,但最后省决他反超了我,拿到选送国家集训队的资格、直接保送,这些你都是知道的吧?”

  陆探幽点点头:“这些我知道,金老师也说过。我还知道你市预赛之后,忽然就放松了对化学的复习,尤其是别人都在突击实验,你没突击。还回来补英语、语文。我还奇怪你怎么忽然就心态崩了,不坚持到底。张铭不就是赢在坚持到底了么。”

  顾辙闻言,自嘲地苦笑了一下:“他确实是赢在坚持到底,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我当时心态崩,是因为去年的市预赛,我们明州全市都有点懈怠摆烂,连卷子都懒得出了,当时用的跟省城是一张卷子。

  结果考完后,我特地去了解了其他用省城卷的考生的成绩,发现我这分数虽然在明州是第一,甚至在除省城外的其他北部三市也是第一。

  但是把省城方舟市考生的成绩、尤其是方舟二中那些变态加进来之后,我直接就跌到十几名开外了。而按照制度,只有全省前四名能选送国家集训队、拿到保底保送。

  当时我语文和外语还太差,觉得既然保送无望,不得不高考,还是早点割肉止损补短板,市预赛后到省决赛前那两个月,就没怎么练实验部分。”

  陆探幽惊呼:“方舟二中怎么会这么强?我们第一还不如他们第十几名?”

  顾辙耸耸肩:“其实不奇怪,方舟二中本来就是强队,从96年开始就年年有人进国家队、最后在i/ipho/icho全球总决赛上拿金牌。

  到了99年、也就是我们这届升高一那届,省厅为了继续做大做强,特批方舟二中设置了一个竞赛实验班,可以面向全省提前批特招数理化竞赛尖子。

  这种情况下,差距肯定会进一步拉大。到我们这届,全省其他学校的选手,本来就是三年前方舟二中掐尖挑剩下来的。”

  陆探幽虽然知道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但听到这儿,还是不由自主为顾辙而紧张,随后又想到了一点不合理之处:

  “这不对吧?如果方舟二中的人真那么强,张铭市预赛时岂不也就最多全省前十几名?省决他怎么能进步那么多?”

  顾辙自嘲地哂笑:“他其实也没进步多少,最后是全省第12名,进的国家集训队。”

  陆探幽:“你不是说只取四个人……”

  顾辙喟然长叹:“那次省决之前,省厅对各市的备赛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最后发现各地消极比赛的氛围都很浓厚,尤其是市预赛时用了省城卷的那些地方。

  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心态,觉得努力了也拼不到保送机会,索性直接躺平摆烂了。省厅发现情况不对,为了维持赛事活力、紧急下发内部文件,定了一条原则,或者说潜规则:

  通知各市局,从当年开始,原则上各科省决赛不允许单一地区和学校的考生垄断出线名额。必要时可以增加一个省一等名额,确保最后一名给教育落后地区考生当安慰奖……”

  顾辙提到的这个政策,其实后来很多省都有,未必会作为明面上的文件出现。但在东海省,确实是02年第一次出现的。

  毕竟割韭菜的都知道不能刨根挖,否则就躺平摆烂了。

  国乒也知道遇到弱旅的时候要故意放水一两个球,不能零封,这样其他国家才愿意把乒乓球这项运动继续玩下去。

  陆探幽细细梳理了顾辙话中的曲折,恍然惊呼:“所以……张铭真是运气好啊!他等于是踩了千金市骨的政策红利?上面要拿他树典型、给外地考生以继续玩下去的信心?”

  顾辙摆摆手:“也没必要这么说,我现在也早就想通了,并没有不服他。至少我得承认,张铭语文、外语成绩比我好,所以他不用担心‘竞赛投入精力太多耽误高考备考’。

  其次,在别人都绝望割肉止损的时候,他坚持到底,这也是意志的胜利,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哪怕天上掉馅饼,也得早起才轮得到你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