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无人知晓,这一句“两清”,费了他多少气力,多少辗转踌躇。

  公仪歇低估了湛明珩对纳兰峥的情意。可转念一想,似乎又不意外了。他虽直至眼下方知纳兰峥身份,这些年却未少耳闻太孙与太孙妃的伉俪情深。此刻回头看看,再联想湛明珩今日所设之局,心下自是一片了然。

  珠姐儿是不晓得太子之事的,她此前口中所言,想必指的只是杜家一案。否则以她磊落心性,如何能来走这一趟。

  太孙的确算计了他们父女俩,却是为了珠姐儿好。

  他沉默许久后,撤了一步,朝跟前负手而立的人大拜下去,清晰而响亮的三声叩首。

  牢房的烛火复再添旺了一些。公仪歇伏案而书,笔锋起落间洋洋洒洒三千文,终令诸般罪孽昭然若揭。他几乎未有停顿片刻,似乎如此凿凿之言已在心内描摹千百遍。

  世人皆道种因得果。或许湛远邺也不曾料想,此桩罪孽,由十五年前始,十五年后终。始与终皆是同一个女子。

  湛明珩坐在他的对头,眼睛眨得极轻极缓,像是不愿错听了更漏。他说过戌时前要回承乾宫的。

  却是酉时过半,暗廊里忽传来一阵急躁的脚步声,偏头就见井砚气喘吁吁奔来,连礼也不及行到位,匆匆道:“太孙殿下,太孙妃未曾用膳,回宫不久便孤身跪在了明光殿,谁劝也不肯起,属下见时辰已晚,只得前来禀告殿下了。”

  公仪歇霍然抬首。

  湛明珩缓缓自座上起身,紧盯着井砚问:“……你说,她跪在何处?”

  “回禀殿下,是承乾宫里废置已久的明光殿……明光殿内书房的大梁下。”

  湛明珩闻言浑身紧绷,提步往外,迈了几步又想起正在亲笔拟罪文的公仪歇,给侍从在旁的方决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后续诸事打理完毕,随即一句话不留地走了。

  公仪歇颓唐地瘫坐下来,那张肃穆了半生的脸一刹间泪迹纵横。

  明光殿,是当年太子悬梁自缢的地方。

  纳兰峥一身素白,背脊笔挺地跪在书房内,她不记得时辰过了多久,也丝毫不觉膝盖酸软。倒是宫人们被她吓了一跳,一头雾水百般劝说之下无法,只得慌手慌脚拿灯烛点亮了空荡的废殿。几支短烛燃尽了,她们便再添,如是周而复始。

  纳兰峥却从头至尾浑然不动。

  她猜到了。回宫这一路,她不断回想今日种种不妥,最终想了个通透。

  所谓黄粱酒一说是存在纰漏的。这等招数拿去哄旁人尚可,但用在老谋深算的父亲身上却着实不够看了些。湛明珩不会不知这一点,唯一的可能是,他本就未曾想过要骗他。再观父亲醒后格外清明的神态,以及初起时一口咬定不信,到得后来却轻易妥协的态度转变,她甚至觉得,他不是中计了,而是装作中计的。

  如此说来,湛明珩这番作为,便是奔着暴露她去的。父亲已是什么都知道了。

  湛明珩晓得她不愿说破真相,以免父亲自责懊悔,故若非无可奈何,他不会做违背她心意的事。那么,究竟是生了何等万不得已的事,叫他忽然如此急迫?

  诸多彼时未曾思量的细枝末节忽然齐齐浮上心头。她记起前些天,她问湛明珩是否有事瞒她,他神情上显现的不自然。她记起,当她提及杜家一案时,他似乎未有惊讶,亦丝毫不见悬案将破的喜色。她记起他承诺保下父亲时,语气里的挣扎与沉痛。

  是了,她怎会如此迟钝。她能想到的东西,湛明珩如何可能毫无所觉?她自以为是的突破口,皆是他尝试了一遍又一遍走不通的死路。

  而在那条死路的尽头,只摆了一个答案。

  就是她此刻头。”

  湛明珩和纳兰峥齐齐呼吸一紧。

  “明珩啊,九年过去了,朕知你无时无刻不在追索当年真相,今日朕便告诉你,害了你父亲的人,是朕。诚然,确有居心叵测的朝臣费尽心机欲意撬动你父亲的太子之位,但最终致使你父亲悬梁自缢的,是皇祖父有意叫他见到的一封死谏书。”

  湛明珩的脸白了白。

  “十不得已的事,叫他忽然如此急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