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是在跟你商量吗?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曹于汴三人被挡在乾清宫外,也是没办法,只能回去。

  崇祯确实没睡,在坤宁宫寝宫。

  偌大的床上,摆满了各种铁质小玩意。

  一个个黑色的小型火炮,铁质的长枪,水雷, 战舰,还有农用的水车,耕犁等等,几乎铺满了床。

  崇祯趴在床上,看看这个,拿起那个, 双眼放光,喜不自胜, 爱不释手。

  周皇后都没地方躺, 只能坐在床边,见崇祯看了一晚上,不由得笑着道:“陛下,您不睡一会儿?”

  崇祯拿起边上手札,这是徐光启做的说明书,对比着,小心的摆弄,道:“睡什么啊,就这些东西,给朕一百万我都不换。”

  崇祯看着这份说明书,道:“徐光启,真的是大才,这些东西,一般人一辈子弄一样就不错了,他居然样样精通。”

  周皇后好像听过这个人,眨了眨眼, 道:“臣妾听说,礼部那边, 要编修‘崇祯历’?”

  崇祯下意识的点头,道:“历法这东西很重要,徐光启学贯中西,由他来最适合不过。哎,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忙得过来……”

  现在,不止崇祯一大堆事情,六部尚书一个个忙的脚不沾地,事务堆积如山。这徐光启不止要编修‘崇祯历’,要写‘农书’,同时还掌管着军器局,任务很重。

  崇祯看着说明书,自语的道:“他说这火炮,是结合了佛朗机人的技术,对我大明原有火炮进行了改进,现在威力更大,射程高达五百丈……”

  周皇后对这些不敢兴趣,心里还记挂着选妃的事。

  见崇祯头也不抬的捣鼓,她几次张嘴都没说出口。

  崇祯放下这个, 又拿起一个小水车, 翻来覆去的看,高兴道:“徐光启说,这个水车,可以有效灌溉,纾困百姓的灌溉问题,还能打井……”

  周皇后微笑的陪着。

  崇祯一个个的看着,真的是爱不释手,道:“你知道吗?这些东西,要是推广出去,不止是军事上的,对于灾情,灾后,都有莫大帮助……人才,大才啊……”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响起敲门声。

  “进来。”崇祯趴在床上,摆弄着水雷。

  王承恩从外面进来,见崇祯还在看着这些东西,躬着身,道:“皇爷,三位尚书已经回去了。”

  崇祯摆了摆手手里的铁疙瘩,道:“知道了知道了。”

  王承恩见状,犹豫了下,还是慢慢退出去。

  周皇后见状,凑近低声道:“陛下,首辅,三位尚书接连求见,宫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崇祯观察着水雷,看着徐光启的介绍,淡淡哼一声,道:“当然有事了,事情还大了。”

  周皇后一怔,既然是大事,怎么还有闲心摆弄这些?

  崇祯自顾的欣赏着,道:“朕再看看。”

  周皇后没有再劝,站起来,吩咐宫女做点羹过来。

  周皇后没有注意到的是,崇祯在说‘再看看’的时候,目中有冷芒闪过。

  他是要再看看,看看那些朝臣是人是鬼,看看言官怎么翻云覆雨,看看南直隶的官员,盐商到底是什么反应!

  天色渐亮,京城里的逐渐热闹起来。

  嘉定伯府。

  一大早,周奎就被管家急急的敲醒了。

  周奎冷着脸,打开门,盯着管家。

  管家也不管他生气,瞥了眼里面,走近在他耳边道:“老爷,外面的盐价,涨到十分了。”

  周奎面上先喜后惊,道:“昨天早上还不是三钱吗?怎么突然涨到这么多?”

  管家又瞥了眼外面,低声道:“京城还好,听说南直隶,有银子都抢不到,涨到一两了!”

  “一两银子一斤盐……疯了吗这是……”

  周奎双眼大睁,惊的喃喃自语。

  一两银子,足够一个小户人家,舒舒服服的过一个月了!

  管家看着周奎的脸色,道:“老爷,要不要,将您的盐,都放出去?”

  周奎以七分一斤买了一万多两银子的盐,后来盐价跌落到三钱,周奎为此与太常寺争执了不少时间,还是崇祯让人送来了一万两,又训斥了太常寺,这才了结。

  但盐,还在周奎手里。

  周奎却抬起手,面色意动的道:“你说,南直隶的盐价更高?”

  管家顿时明白周奎的意思,连忙道:“老爷,这,南直隶太远了一些,到了那边,这价格就说不准了。”

  周奎也想到了,满脸可惜的道:“崔呈秀出京去了,不然或许能大赚一笔。”

  管家听着,忽然又鬼鬼祟祟的四周看了眼,低声道:“老爷,小人说句不该说的,还是要稳妥一点。”

  周奎吃过一次亏,道:“我知道,你放出去吧。”

  “那,定价?”管家看着周奎。

  周奎稍稍沉吟,冷声道:“就定九钱,放出去了心安。”他不想再砸手里。

msp;一两银子,足够一个小户人家,舒舒服服的过一个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