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出去走走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自从祖父曹嵩归乡之后,曹氏就变得热闹很多了,好像每天都有人投上拜帖,拜访曹嵩。

  这也让曹昂意识到了,朝廷三公的影响力。

  曹嵩不过只是一个致仕的太尉而已,而且他这个太尉还是买来的,含金量很低,特别是对于士林而言,认可的人并不多。

  但是不管如何说,这都是太尉,属于当朝三公,宰执级别的权位,亦为天下仕途之巅峰,无数寒窗苦读几十年的人向往之的位置。

  因此曹嵩的地位之高,不要说在这沛国,即使在整个豫州,江淮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郡守级别见之,都要跪拜行礼。

  而且这个时代,出人头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说你有才,就能出头了,有才也要有门路。

  以前豫州的门路不多。

  如今曹嵩这么一尊大佛就摆在这里,自然而然得到无数人的追捧,更多的人愿意结交曹嵩,若能得到曹嵩举荐,便可一步登天了。

  甚至是一些县令郡守,他们愿意追捧曹嵩这个太尉,更多也是希望能得到曹嵩认可,这样他们才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曹嵩也没闲着。

  他致仕归乡,人也变得清闲下来了,可对朝堂之事,却并没有放松,他归乡之后,多次以自己的名义,轻一些豫州徐州颇有学识之大儒,前来聚会,事实上就是简易版的青梅煮酒,论天下之未来了。

  这个时代,言论上其实还是比较开放的,读书人的高谈阔论,即使传到朝廷,甚至是讨论到了一些官吏,也没有太多人会的在意的。

  这也等于表现出来的一种朝堂大贤的心胸。

  所以青梅煮酒论天下,在这个时代,事实上发生的比较多的事情,特别是德高望重的一些读书人,都喜欢招呼自己的朋友,讨论一下天下,顺便把自己的名声给提上去。

  养望,是大部分读书人都回去做的事情,这时代,即使丢了官职,只要声望还在,东山再起都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当朝大贤,蔡邕,昔日起起落落,甚至避祸江东,一瘸不振,很多人都以为他没办法回到朝廷了,结果人家多年的声望还在,朝堂上下对他都记忆尤甚,一朝有机会,直接被召回了,掌管如今朝廷唯一公认的一所学府,太学。

  太学之人,皆为天下最优秀的学子,太学所出,日后最少都能掌一方县衙,甚至能位列三公九卿,能成为太学祭酒,蔡邕之学问,名声,都是天下之巅。

  曹嵩虽为宦官之后,但是也算是一个读书人,最少他把自己当成读书人了,所以他也在学读书人的那一套,致仕归乡,却养望待出。

  即使曹昂都能看出来,他这个祖父,并非是一个心甘情愿终老家乡的人,这是他心中对祖父的未来,也有了一些判断。

  特别是这些天相处下来,他了解到了曹嵩是一个什么人,曹嵩以家族为中心,已朝廷为跳板,他或有忠君爱国之心,但是那一切都是建立在曹氏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基础上的。

  …………………………

  七月。

  已经进入梅雨季,今年的雨水比较多,七天之内,下了五天的雨,江河水位都在上涨了,而且连续几天之下,雨水都没有停,正在刷洗谯县这座城池的污垢。

  华佗医学堂。

  这一座医学堂是以当初曹昂医治伤兵的大宅子为基础建立起来了,要说这谯县之中,曹家算是一个超级房地产商了。

  曹家有多少房子,曹昂不知道,但是就他这一脉,也就是曹操独立门户之后,掌控的宅院,三进三出规模的,都有不下十座。

  大富大贵曹氏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这座宅子被曹昂直接捐出来,当成了华佗医学堂的根基,随着医学堂近些时日扩张了不少,又把左右两侧的院落打通,如今这里最少占地上百亩以上了。

  华佗名声狼藉。

  事实上没有能吸引来多少郎中。

  可曹家的钞能力,却能让谯县,甚至是周围几个县城,包括沛国不少的地方的郎中,都争先恐后的进入了华佗医学堂。

  这时代的医道,那是方技,涨了,而且连续几天之下,雨水都没有停,正在刷洗谯县这座城池的污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