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担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来的游医大夫姓朱,在千金铺隔壁那个瓷片铺子里腾两个空房,一间给朱大夫住,一间做药房。住的那间家具被褥子一应俱全,吃饭是跟着两个铺子的人一起吃。

  朱大夫只管看病配药,药材缺了就与赵氏一起去采购。

  若是没病可看,朱大夫就看医书,他祖上就是游医,医书家里也是有的。不过传了这么多代,认字的越发少了,比如医书里有些字他就认错了,也念错了,但是,意思却不会搞错。

  除了一开始布告贴出去时,有许多虚假申报的人,有些人家中并不贫困,只是小气抠门,能占一点便宜都不放过。

  核查后,只有少数人家符合条件,朱大夫忙了两天也就没事了,后面的日子实是轻松无比,医书上的字若是感觉认得不是很有把握时,也问问小方夫人,有时小方夫人不识得,却总会碰到有认得这个字的人,几天下来,竟然也纠正了几个念错的字。

  学堂在十月底就休了学,孩子们开始玩闹不休,完全不理会天寒地冻。

  但铁头与鸡毛没有这样的快乐时光,被安雨拉着没日没夜的训练着。

  鸡毛总是天不亮,被安雨从温暖的被窝里拎出来,穿着单衣的鸡毛在寒冷的星空下打着哆嗦,流着清鼻涕,被安雨水喝斥。

  十一月上旬,气温骤降,下了一场薄雪。

  三千堂的建设才开始没多久就不得不停工了。

  本来清水县这边的气候是比北边要温暖些的,通常一年只有一场雪·薄薄的,不过三两天就化了,有时还没有雪。

  可像今年这样冷得这么早,雪也下得早,虽然是薄雪,可积在屋顶成冰,硬是不化,还越来越冷。这是往年都没遇到过的。

  朱大夫与林小宁及三位夫人坚守在岗位上,因为骤然降温′病人一时暴增,全是没注意保暖受了寒。朱大夫不紧不慢采购来一些药材,配出了风寒的中药包,但全都捣碎了,一包包分装好,按核实名单的地址,也不号脉,受凉的病人就发一包,竟然一包两包就好,极有效果。

  田夫人也是服了这药包才治好了风寒。

  然后·一些有钱人都想要花钱来买这个药包了。

  林小宁自然乐意,干脆做了个义卖箱,风寒药包二十文起卖,若有条件可多给些。钱是由买家直接丢进箱子顶上的小口里,箱子面上还贴出红纸,上书:每包药都有您的善心在其中。

  这算是第一笔义卖的收入了,银两自然入了三千堂的善款库。

  就这样,朱大夫的药包竟然治愈了大面积的风寒人群,果真是一剂见效,严重的三剂必好。

  朱大夫有些骄傲地说:“这是上传下的方子·我祖上就靠这方子吃了几辈子了,只是到我爷爷这辈就不行了。”

  古代的大夫是这样,一个方子吃几辈子·怪不得药包里的药全是捣碎的,为的就是不让行家盗方啊。

  行了,她可不会强求这方子,反正朱大夫已是她的人了,舀着她的月钱,为她做事。

  林小宁笑笑:“朱大夫,你祖上真了不起,这个月加五百文钱。”

  朱大夫月银是一两银子·在他看来·觉得是林家施舍了,他一个游医·就是没日没夜看病,也赚不到一两银子的诊费·对这个月银很是满意。现在因这药包又多了三百文赏钱,心里很是欢喜,也为自己的祖上自豪。

  在义卖的同时,林小宁又与田夫人在坊市劝捐旧棉衣与旧棉被。竟然很有收获,必竟田夫人县令夫人的名头很是管用,一些大户纷纷翻出积年不用的旧衣旧被送了过来。

  而朱太夫的药包所卖银两也购置了一些棉衣棉被,与旧的混在一起,让了虎三带着桃村的一些年岁大的孩子们,去现有已知的贫家发放。

  安风安雨带着一些孩子去申报领取棉衣稀被的人家是捣碎的,为的就是不让行家盗方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