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简直骇人听闻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到这句话,李夔的酒意,顿是全无。

  竟有这等骇人之事?

  他竖起耳朵,听那两人继续往下说。

  “竟有这等事情?那,那后来呢,那个孩童可曾救过来?这歌声又到底是从何处传来?”

  “怎么救得出来!这泥俑一打碎,里面的孩子早就因为窒息而气绝身亡了。据说呀,是那泥俑因为年深岁久,化为妖物,偷偷出来吃食小孩呢。”

  “啧啧啧!你这般说词,真是令人瘆得慌!那你所说之事,可是真实发生了么?”

  “这个怎么知道,毕竟某也只是听闻,又不曾实际看过,却是如何可知。”

  “咳,某就说嘛,你说得恁的骇人听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亦不过是传闻而已,却在这酒桌上这般吓某。”

  “怎么是吓你了,这泥俑化为妖怪,那《玄怪录》中就有确切记载呀,要不要某在这里说给你听。”

  另一个食客显然来了兴趣,连声道:“好呀,那你快说,这泥俑化为妖怪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事呀,说起来,倒是高祖武德初年之事了……”

  接下来,在这名食客的滔滔讲述中,一旁侧耳倾听的李夔,很快就了解了这个泥俑化妖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唐高祖武德初年,有一个名叫曹惠的官员担任了江州参军,来到江州后,他审问了一个十分离奇诡异的泥俑食人案。

  当时的江州,刚刚结束了隋唐之变的战乱中,整个城池犹是一片破败。因为唐廷粮食供应不济,百姓们饥寒难耐,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一些胆大之辈,就开始打古墓的主意。他们在江州四处开挖古墓,盗取金银财宝,来换取衣食。

  其中就有一个盗墓贼,在无意中,挖开了南齐诗人谢朓的坟墓。

  谢朓,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是南齐著名的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谢朓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事迹,就是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可惜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最终却死在了东昏侯萧宝卷手中。

  萧宝卷即位后,奢侈无道,官场腐败。东昏侯永元元年,江祏等人协助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欲废东昏侯。始安王派遣心腹刘沨见谢朓,鼓动他一齐起事。但谢朓这个人,骨子里有传统的忠君思想,认为自己受恩于明帝,东昏侯虽然无道昏聩,但毕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应。

  见他孤高不附,江祏等人恨之入骨,再加上以前谢朓因为人高傲,还曾写诗讽刺过江祏、刘沨等人,因此他们便寻机加害于他。数月后,江祏等人联合始安王,一齐诬告谢朓欲谋反。

  结果,那谢朓力保的东昏侯萧宝卷,反而忠奸不辨,竟听信诬告,将谢朓再次打入大狱,日日严刑拷打。

  不久之后,一代诗人谢朓,就这般屈死在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死后,其尸首被草草地安葬于江州,墓室修造十分寒酸简陋。

  因此,这个发掘了谢朓墓的盗墓贼,在墓室里四处寻找,却是收获极小,顿是大为失望。

  有道是,贼不走空,这盗墓贼实在不愿空手而归,便在墓室中反复转悠,终于,他的目光,落在谢朓妻子王氏的棺木旁。

  在这棺木旁边,有一具约半人多高的泥俑,雕刻装饰巧妙精致,虽然丹青涂色多有剥落,却犹是活灵活现,仿佛一不注意,它就能从地上跃起,自行行动一般。

  盗墓贼当即决定,将这泥俑带回家,去给自己的孩子玩。

  没想到,这泥俑一拿回家后,仅仅过了几天,怪事就发生了。

  首先是自家小孩子,来向他告状,说自己在吃糜饼时,竟然见到这泥俑,突然伸出手来要。

  小孩子正吃得高兴,当然没给它,没想到,这泥俑竟然一把将糜饼抢了去,立即就把糜饼给吃掉了。

  听到小孩子这话,这盗墓贼顿是大吃一惊,不过,他随即便训斥道,说定是这小孩子在吃完糜饼后,为了吃到更多的糜饼,才编出这般谎话来骗自己。

  不过,就在当天晚上,这个盗墓贼便开始做恶梦。

  他梦见一个书生打扮的人,自称是南齐谢朓的鬼魂,特意登门而来,向他来索要这个泥俑。

  他告诉盗墓贼,说这个泥俑,是其前妻王夫人手下的一个恶仆。后被其现妻乐氏看管,因这盗墓贼将这恶仆盗走,故特意前来索回。

  说来也巧,这盗墓贼因为看过谢朓的墓志,知道他,雕刻装饰巧妙精致,虽然丹青涂色多有剥落,却犹是活灵活现,仿佛一不注意,它就能从地上跃起,自行行动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