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两处同派钦差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是,在皇宫、都城、大城市里建立专门的冰窖,在冬天就把冰块储存起来,这样,成本低,沿途的热损耗基本没有。

  而且,使用的时候,方便取用,效率较高。

  总之,在古代,最重要的“制冰方式”就是搬运和储存。

  但现在的李夔,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现在是深秋时节,夏天的冰块市面早已售完,而新的冰块还要到科天才能产生,这样一天,却是如何用来紧急救治呢?

  李夔仔细思索之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用硝石制冰。

  硝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硝酸钾,可用于配制孔雀绿釉,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剂,在古代,硝石有很多的别称,诸如芒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等等。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硝石都不是什么珍稀的东西,在古代,硝石被当作药材来用,所以在很多药店就可以买到硝石,如果觉得量小;了,可以直接带人去硝石矿上挖就好了。

  知道了这些,其实就可以开始做了。

  因为用硝石来制冰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因为硝石有毒,不直接丢硝石的水不能吃,那么拿一个大缸,里面放一半的水来制作。这种做法,千万别封口,不然水结冰膨胀,缸就破了,然后再把缸放一个池子里,池子里放上硝石,池子里倒上水,过一会儿就好了。

  其实,直接放硝石的而成的冰,虽然不能吃,但是可以用来降温啊,在古代,没有空调,冰块是极少数用来降温的方法了。在炎炎夏日,住在满是冰的房间里吃着冰,一个字,舒坦。而有了这个方法,除了可以在古代享受帝王才能享受的神仙级别待遇外,用来治疗高温发烧的病人,效果亦是极好的。

  而在唐朝,因为缺少冰块,为了治病,医师不得不想出许多奇怪的治疗方法。

  在《酉阳杂俎》中,还记载了一个颇为另类的故事。传闻唐玄宗时,“申王有肉疾,腹垂至骭”。为了给他降温,唐玄宗下令从南方带回两条冷蛇,“不螫人,执之冷如握冰”。于是,申王就把蛇作为腰带,夹在肉褶中降温,这才“不复觉烦暑”。

  李夔心下想定主意,将军肚立即开始制作。

  在制作冰块之事,李夔忽然又在想着,在这晚唐时代,到底做什么,才最赚钱呢?

  一般来,做为一名穿越者,想在古代越过越好,一般是先打工积累资本,然后走官商之道,用前了解的知识,做创新产品,提高古代的生产力,改善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自己创造大量的财富。

  毕竟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产品可以做。哪怕是提高生产力的简单现代农具,都可以大大赚钱的。再比如生活用品,现代的生活用品,到古代去批量生产,同样可以赚钱的,太多了太多了,先发财,发财了,再走官商一体的道路,积累属于自己的力量,只要你有胆识,可干的事情就更多了。

  再具体一点来说,哪怕穿越成流民,成乞丐,成小工,那起码学会编草鞋。积攒八百到一千市斤的粮食,和一批铁制农具。到远处无人山地开荒。勤勤恳恳三四年,开出几亩山地。有一定余粮了,买头大牲口,好好照顾,逐步发家致富。(当然了,这是单打独斗,有街坊邻居和亲属,相对轻松一点。)

  以上方式虽然可行,但在古代,真正最赚钱的一件事,却是贩盐。

  在古代干什么能够最快致富,记住那一定是卖盐!

  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盐的战略地位就像今天的石油。

  在古代,盐的战略地位是巨大的,如果没概念的话,就类似于今天的石油,今天的石油大亨我们知道都很有钱对吧,卖盐和卖石油一个道理,利润巨大,一般来说,开采成本和售价相差20倍,不要惊讶,就是这么恐怖。很长的一段时间,盐业都是政府垄断经营的。举个例子,汉武帝当时北击匈奴的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由卖盐的收入支撑的,一个行业支撑一个国家毫不为过。

  盐是维持人类正常生活重要的物质。长时间不吃盐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荷兰、瑞典等国在古代的时候,甚至将不准吃盐作为一种惩治犯罪的刑罚。

  盐是生活的消耗品,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都需要吃盐。所以盐的受众群体上至皇亲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是需要的。

  同时,在古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基本都可以自给自足。但是,盐不行,所以他们只能通过盐商去购买,让盐商们有利可图。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的穿越回了古代,如果你的胆量足够。那么,卖盐就是你发家致富的不二之选!

  我们知道,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也一样的,古代只有宋朝这种开明的朝代才会支持经商,其他朝代大多数都是小农经济,政府也是重农轻商,所以卖东西本来就难,加上政府高额的赋税,基本不挣钱,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例外的,那就是“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