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节 备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后世的事情,杨潮不清楚,但是这个时代,他感觉似乎能给英国人这种围堵战略制造一些麻烦。¢£,

  洪光二年(19o3年)8月,当俄国又一次占领奉天,全世界哗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都认为远东的一场战争势不可免,而且绝大多数舆论都站在了俄国人的反面,俄国人其实已经被世界孤立了,除了他们的盟友法国人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支持他们,德国人两面三刀,不过是忽悠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减少自己的压力罢了。

  中国的舆论更是汹汹,上海租界里的报纸纷纷大骂俄国人,同时要求朝廷向俄国宣战,朝中也出现了主战派的大臣。

  张之洞为的稳健派,却压制住了朝堂,打俄国人?疯了吧!

  杨潮也上了一封折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杨潮上书皇帝,请求立刻备战,在俄国人不肯让出东北的情况下,起码要先做好准备,理应征募新兵,扩编新军!

  杨潮的上奏,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袁世凯虽然不是主战派,但是却是支持最大的,收买了许多官员替杨潮说话,因为朝廷一旦扩军,袁世凯获益是最大的,因为他可以借机扩充北洋军了。

  其实这两年朝廷的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载沣上台之后,各项税收还增长了不少,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有一亿两,载沣的搜刮能力跟历史上一样强劲,而且载沣手里还握有英国人的三千万英镑贷款。

  这三千万贷款,英国人除了想要控制中国海关外,其实也有希望中国重整军队的想法,只是载沣的度太慢了,最关键的是,他可能不想看到汉人督抚的势力太大,而满人中又找不到袁世凯、张之洞这样的人物。

  争论还没有结束,杨潮就又上了一份折子。

  建议朝廷编练二十万新军,这次杨潮表示,山东的兵工产业,可以在一年时间内,提供二十万大军所需的武器装备,一时间引起更大程度的惊叹。¢£,

  连洋人都卷入其中,德国人和美国人疯了。

  德国人积极支持杨潮,而美国人则希望二十万大军的装备中,给他们保留至少十万人的份额。

  德国人自然是希望青岛兵工厂能一口吃下这个大蛋糕,二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啊,光是步枪就价值八百万美元,加上其大炮、机关枪等等,一千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不过青岛兵工厂也没有这么大的产量,他们其实最多只能提供十万人的装备。

  对于美国人渴望分享蛋糕的心情,杨潮只告诉他们,快点干活,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美国人爆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终于拿出了美国度。

  八月底他们一口气派来了三百个工程师,十月这些人到达中国后,立刻就加快了施工度,无论是烟台的钢铁厂还是莱芜的兵工厂,进展一下子飞提高。

  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所有的机器设备就调试好,同时美国一批钢材运抵烟台,通过刚刚修通的铁路送到了莱芜,机器厂立刻就全开动起来。

  “美国人,你就是拿鞭子抽都不行,但是你拿美元吊着,他们比驴都能吃苦!”

  看到一只只崭新的步枪、极强还有大炮不停的生产出来,杨潮不由感慨道。

  不怪美国人这么急迫,因为经过激烈的争论后,朝廷真的决定扩军了,而且不是扩充到二十万,而是一次性组建四十万新军。

  经过议会走了个形式后,载沣颁诏书,颁布了《新建6军大纲》,以北洋军为模范,画全国为三十六镇,每镇一万两千人。¢£,

  这意味着中国要组建四十多万新军,四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哪怕每人只是一把步枪,也至少是一千多万美元的订单。

  别说嗜钱如命的美国人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甚至连正在准备战争的日本人,都跟清廷打的火热,德法日三国都希望清政府能聘请他们的军事顾问,英国则希望清政府再次组建海军。

  只有俄国人来了质询,希望清廷解释扩军的目的,从袁世凯手里接过外交大臣的奕劻直接回答说这是内政,与他国无干。

  “这群饿狼,还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啊。”

  仔细看过朝廷来的塘报和指令之后,杨潮不由得叹道。

  外人看不出来,但是他却很清楚,这新军办不起来。

  不是载沣阻挠,而是他太小家子气了。

  载沣手握三千万英镑啊,不过现在也花了很多了,让数十权贵子弟和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