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节 军火交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已经到了八月,铁路施工已经恢复正常,大雨确实影响了铁路修筑,有几处基础甚至出现了垮塌。

  但是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工人的干劲比以前还大,他们此时出现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一种能够战胜一些危机的勇气。

  灾害是祸患,也是考验,通过考验的人往往会更强大。

  与此同时,强国富民社组织能力更强了,经过这次救灾,很多社员都得到了锻炼,组织能力大大加强,有些人也得到了不小的威望,走在人群间经常被认出来。当然,基本上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杨潮的幕僚。就是詹天佑等人,也只是知道王求一个人是搞会党的,虽然心里暗暗猜测,但还是不敢怀疑到杨潮头上去。

  可是这样一来,不敢公开的宣传,也很难拉来新的成员,此时依然就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还是那一批秀才。

  “杨大人还真是一个好官啊!”

  跟着一块就过灾的许多工人如此评价杨潮,那些被救的灾民就更是感恩戴德,更出名的则是杨潮。

  连周馥都给朝廷上了一封请功折子,对杨潮的作为赞誉有加。

  杨潮则在大石房里紧张的算着账,他现他似乎有些亏空了,这次就在用掉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亏空啊。

  杨潮这两年要参股一个钢铁厂,一座兵工厂,各投资五百万美元,杨潮一家占股四成,一家占股三成,总共要出资三百五十万美元,一美元含金量是1.5克,三百五十万美元就是五吨多,另外还有青岛兵工厂的运营经费,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修铁路则是三千万两银子,折合黄金也得三十吨。

  总计达到三十五吨黄金,而杨潮的飞船采掘能力,一年只有十吨,两年二十吨撑死了,就算还有二十万两(六吨多)西班牙金币,其实也亏空了不少,幸好是逐步支付,不然现在工程都得停工了,只能希望铁路修好后能尽快盈利。

  单靠自己的积累,实在是太辛苦了。

  杨潮有架可以采挖深海海底的飞船,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后世中国工业化时代的困难,难怪苏联人为了搞工业化,饿死了乌克兰几百万人,天朝多少至今是个迷。

  难怪英国人榨干了印度人的血汗才能完成工业化,德国人在法国人身上吸饱了血才达起来,日本人直接从满清身上咬下一块肉才有资格与列强并肩。

  但是一旦工业化完成后,工业造富的能力,那是十分恐怖的,马教主说资本主义一百年生产的财富,比过去历史几千年加起来都多,这一点都不夸张,工业化大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这都是财富。

  当然这是经营好的,像汉阳铁厂那样的企业,从建立开始就没挣过钱不说,每年都要官府砸下去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重工业啊,没有个三五年的周期,往往很难盈利,没有个十七八年的周期,是无法收回成本的。”

  杨潮很清楚重工业是一头吞金巨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还是轻工业好搞,来钱快!也许该跟张謇联系一下了。”

  杨潮心中暗道。

  工业化也不能光搞重工业,这是苏联模式,是严重偏科,是不健康的。

  其实工业化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产业的展,一开始肯定是农业,然后加工农产品的产业展到了轻工业,而轻工业展到一定程度,又创造出了重工业的市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展态势。

  摸清规律之后,可以统筹展,但是太急功近利的话,是会遭到惩罚的,那就是产业链直接崩溃,社会秩序崩溃,出现死人就不意外了。

  这也是杨潮为什么拒绝跟德国人合资办一座钢铁厂的原因,因为他要引进美国钢铁厂,那么在多一座,市场就饱和了。中国修铁路的市场就这么大,一座十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完全满足要求。这时代的单线铁路,一公里重量也就是一吨重,烟台到济南撑死六百公里,六万吨钢材绰绰有余,就算加上铁路桥、道钉等辅助材料,十万吨也够了。

  即便每年建造一条胶济铁路,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也足够,至于武器用钢,拿东西贵是贵,但总体用量并不是很大,在没有造船、没有机器制造、没有汽车业的时候,十万吨足够了,再说还有汉阳铁厂,那也是几万吨的产量。

  十年内,中国有十万吨钢铁产量,杨潮觉得是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合格的技术人员,这才是扩张展的根基,像汉阳铁厂那样使用卢森堡技有道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