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节 官促商办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次从济南走,杨潮没有返回烟台,而是从青岛走,坐德国商船去天津。

  德国人的青岛已经有了雏形,几排整齐的街道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下水道已经建完,德国人现在正在山上种树呢。

  青岛这里跟东营哪里差不多,也有盐碱化的情况,在德国人来之前,青岛附近的山上,几乎没有一棵树。德国人经过研究,选了数百种树在这里试种,最后也不过挑出了六十来种适合的树木。

  看到德国人的建设,杨潮也感觉到了压力,德国人建设青岛的度太快了,而且胶济铁路也加快了度,预计两三年之内就能完工,到时候有铁路支持,青岛的展更是得天独厚,烟台就更没有机会了。

  必须抓紧时间了。登船的时间,杨潮在青岛游览了大半天,也跟青岛德国总督等官员亲切的沟通了一番,并且关注了一下正在修建的青岛兵工厂的进度。

  德国人没有让杨潮操心,因为他们完全是在修建一座他们控制之下的兵工厂,而按照协议,杨潮将来还得为这座工厂的运作出经费。

  这笔生意怎么看都亏了,但是现在杨潮也只能咬咬牙忍了,说到底也不完全是坏事,跟德国总督沟通了一下,总督表示,只要中国政府愿意投入经费,兵工厂自然会如期完工,如期生产,并且保证能够达到生产指标。

  只是德国总督提出,生产出那么多的武器,自然也都是中国政府的财产,他很怀疑中国政府会不会需要这么多武器。

  杨潮告诉德国总督,大清朝廷正在扩编新军,这几个月袁世凯的新军扩建成了六阵,人数三万人,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军组建,一年十万只步枪至少不多。至于大炮更是多多益善。

  拜会过青岛总督之后,又跟其他认识的德国人、华人商人沟通交流了一下感情,杨潮向来很注意经营自己的人脉,表示欢迎这些德国人和华商到烟台去投资。

  离开青岛,坐着一艘德国商船,第三天造成才赶到天津。

  坐上火车,又晃荡了一天才到了北京,这时代北京到天津的破火车,竟然需要开一天!

  这段时间,朝廷根本就没人管建设,跟以前一个球样子,原因是新朝廷刚刚建立,各路势力正在明争暗斗,忙着争权斗利呢,这也是烟台港口扩建卡住的原因之一。

  杨潮进京前已经给北京了电报,通过袁世凯向载沣表达面圣的意图,载沣回电允许,因此杨潮一到北京,就直奔紫禁城而去。

  “臣,登莱青胶道,烟台海关道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潮也像辫子戏中那样跪地磕头,身上穿着的是三品的官服、顶戴花翎。

  “杨爱卿平身!”

  载沣在乾清宫东暖阁中接见了杨潮,算是私下接见。

  “谢皇上!”

  载沣坐在御案旁,这次见面多了几分威严,已经有了皇帝的觉悟。

  “爱卿此来可是为了烟台修港一事?”

  “正是为此而来!”

  载沣站起来,背着手踱着步子,虽然比过去看起来更像一个皇帝,但是却也多了许多烦恼,不再是过去那个旗人贵胄子弟了。

  “爱卿所言,似有夸大之词,若烟台不修港,德人真就占去了山东?若烟台修港,岂不操之于英人之手?”

  进亦操之于人,退亦操之于人,这是载沣心里的担忧。

  杨潮立刻拜道:“皇上容禀。此乃臣托人暗中在青岛所照相片,呈献陛下一观。”

  杨潮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叠照片,都是一尺宽的大照片,而且还是彩照。

  这当然不是找人拍的,而是杨潮亲自在青岛拍的,有全景,有细节。拍照不过小事一桩,用手表扫了扫,过烟台海域的时候,到飞船上,打印出来,夜里老九就送到了杨潮的船上。

  载沣看着,他不是傻子,立刻就低沉起来:“这都是青岛拍的?”

  杨潮点头道:“三年前,哪里还是一片荒滩。”
emsp;载沣站起来,背着手踱着步子,虽然比过去看起来更像一个皇帝,但是却也多了许多烦恼,不再是过去那个旗人贵胄子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