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独挡强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楚国,昭王之紫烟宫。

  昭王把斗辛送来的密报翻看再三,对于斗辛以及各位将领的主张昭王心知肚明,但是对付吴国昭王并不着急。

  越王虽有越王的算盘,想利用楚国制约吴国。可昭王也有自己的算计:在目前来说,昭王最有兴趣的不是吴国,而是自己周边的那些小国。

  自从一年多以前,吴王阖闾驾薨之后,昭王便令王孙由于为大将,先灭了顿国,再灭了胡国。趁吴王夫差在守孝期间,吴、越较劲之时,昭王开始了收拾周边小国的行动,开疆拓土,得了不少的实惠。

  这紫烟宫的勤生殿,是昭王下朝之后接见大臣的地方,其实就是后宫的议事厅。房间里整洁敞亮,只是放在房间正中的那张几案极为宽大,上面堆放着一大堆竹简,挡住了昭王的半个身子。

  子西盘膝坐于下首,有时候见昭王淹没在了那堆竹简之中,便扭着头问:“大王既然主张先作观望,待局势明朗之后再做应对。但越国特使越蛟天天在朝堂催促,臣该当如何回话?”

  昭王低着头,思忖了一阵,才慢吞吞地说道:“寡人虽然也有出兵援越之意。但是既然吴国起兵伐越,自然不会不防备我国。待斗辛打听明白之后,再做决断。越国特使相国就好生相待,暂且不便回话。”

  子西点头应允,沉默了半晌,叹道:“虽然这些年我们总算缓过来一口气,但臣时时在想,吴国凭借数万之众,居然能五战而袭破郢都,这到底是为什么?大王想过么?”

  昭王见子西突然说到这里。也心情沉重起来,答道:“寡人也想过不知多少遍,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正确地判断整个局势十分重要。在当时,根据寡人的判断,以为吴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没有能力对我国发动毁灭性的战役,所以在吴国进攻我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认真地去做好应敌的准备。”

  子西接过话头:“难道现在我们就做好了与吴军决战的准备了吗?”

  昭王摇摇头:“寡人认为孙子虽然隐去。但伍员还在,将士们在心里依然有怯敌之意。”

  “吴越之战两败俱伤,我等坐收渔利岂不美哉?何必为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同盟而出兵犯险呢?”

  “寡人已经让斗辛再去打探,如果吴国在西部沿线没有防备,寡人就出师偷袭吴国。反之,寡人则按兵不动。”

  君臣二人商议妥当:只要吴国犯下了这个战略错误。便趁机出师报仇。以雪破国之耻。如果吴国有备,就趁机剪除吴国的羽翼,扩张地盘。

  数日之后,驻守韶关的斗辛送来密报:经过仔细打探,吴国西部边关重镇都有大兵把守,边民出入国境吴军管控得更加严格。而太湖的水师也并没有全部出动,留了5千精兵屯兵梁山,有防备楚国之意。

  昭王见吴国有备,起不到战略偷袭作用。战果就难以评估。昭王见此,更是下定了决心,拒不出兵。

  越国特使越蛟无奈,只得回国报信。

  昭王见吴越相斗,无暇他顾,便把目光锁定蔡国。往日唐、蔡伙同吴军袭破楚国郢都,虽然唐国已经被灭,但蔡国犹存,所以昭王便派遣王孙由于伐蔡,欲兴师问罪。

  昭王选定了这个战略契机:吴国正在全心全力对付越国,蔡国便孤立无援。就在吴王夫差讨伐越国的时候,昭王置身事外,却利用了这个战略空间,出兵攻打蔡国。蔡候见大势已去,只得俯首称臣,投降了楚国,蔡国从此灭亡。

  楚国便成了吴越之战的渔翁,此是后话。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还是回到吴越战场。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