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罢宴息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已初秋,昭王完成了迁都大事,看着一切都还十分顺利,心里自然欢喜异常。自思这数年以来,受了不少的苦楚,便有心趁迁都之机,做一次乔迁盛典。

  此时的郢都按照建设规划在王宫的周围主要分布着手工业作坊,如制玉坊、兵器坊、陶器坊、制衣坊等所属官家的公制作坊。亦有铁匠铺、瓦铺、棺材铺、陶铺、衣铺等私家铺子。在远离王宫的民居内,按照区域划分设置了十余处贸易市场,集市的扩充极大地促进了郢都商业的振兴发展。

  郢都在人口汇集的地方设置有驿站、酒肆和客栈,借鉴齐国管子对城市规划的有益思想,对民居的分布按着从业分类做了一些区域的划分,使士农工商各有去处,街市井然有序,百业大举。郢都城内再现呵气成云、浑汗成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的泱泱大国气象。

  昭王撩起垂落的车幔,看着这座崭新的城市:街道宽阔、房舍井然,人们站在街道的两旁,向昭王的车队挥动着手臂,那浩浩人海,确实十分壮观。

  昭王向百姓们拱手行礼,偶尔也向子民们挥了挥手臂。街道上时有竹鞭响起,好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昭王车驾到了王宫大殿,司乐大夫钟建便开始主持迁都的盛大仪式。拜过天地祖宗,敬过各路神仙。楚人信鬼,又做了一阵诡秘的巫师道场,仪式方才结束。

  昭王大悦。按照议事日程,便传令在新驻的王宫大宴群臣,以为乔迁之贺。

  群臣峨冠博带,身着鲜亮的朝服,鱼贯而入。纷纷来到王宫正殿赴宴。只见宫殿巍峨、万象更新,一派泱泱气度。众臣无不兴高采烈、额手称庆。

  那大殿正中是一处高台,两边有数级台阶,便是昭王的王位之处。昭王端坐正中,面露喜色,双手扶于几案,气定神闲,环顾了这暂新的宫殿一眼:

  只见大殿地面上是上好的晶石(同现在的花岗石)铺地,纹路美妙,石质细腻温润;墙上镶嵌着檀木雕刻的窗格玲珑剔透;威武的大殿以楠木为梁。中间用八根粗大的红色朱漆木柱撑起这座华丽的殿宇。殿堂空间深广,显得气势恢宏。而大殿朱漆大门的正中,放置着一尊高大的铜鼎。这铜鼎高约四尺,四足双耳,束腰深腹。上面插满的檀香飘着缕缕青烟,更显神秘庄严。

  殿外的甲士铠甲鲜明。刀戈森森。沉雄洪亮的钟声响起。穿透时空。

  昭王收回思绪,眼见自己下首左右两边各有数列几案排列整齐,众臣席地而坐,庭上人才济济,真不愧是“惟楚有材”。

  众臣拜谒昭王之后,各归位次。相国子西出班。代表百官贺道:“乾坤清明,神鬼不兴。大王励精图治,国泰民安。今日迁都之喜,臣为大王贺也!……”

  子西贺毕。昭王向众臣答礼。这时便有宫监、侍女开始上菜沽酒,又有乐师、舞姬歌舞助兴。君臣开始大快朵颐、畅怀而饮。

  堂上笛声清越、琴声悠扬。歌姬翩翩起舞,香风缭绕。只见长袖翻飞,腰肢柔柔,美眸流情。柔如弱柳扶风,飘如风动轻扬。舞姿曼妙,歌声清亮。腰间玉佩伶仃,一颦一笑皆动人心魄、宛如天仙。

  君臣大悦,酒正酣时,却听堂下一人高声奏道:“大王在上,小人乐师扈子,有新谱之曲向大王演奏,可乎?”

  其时昭王酒意已深,正在兴头之上,见歌妓舞姿曼妙,这个面目可憎的男人却出来卖唱,岂不是自讨没趣?

  昭王微醺,摆手道:“堂下歌舞正洽,先生之曲有何妙处?不如以后再唱与寡人听罢!”

  扈子沉声道:“大王安今日之乐,可曾记得昔日之苦?”

  昭王见扈子的话来得突然,如雷贯耳,似乎与这美酒佳肴、歌舞升平的气氛十分不洽,昭王便有些清醒起来:

  “先生之言不为过乎?今日群臣大宴,为何有此落魄之语耶?”

颐、畅怀而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