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世道大乱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知过了多久,邓云最先回过神来,只觉浑身酥麻酥麻,有种触电的感觉,脸se一红,暗付自己这是怎么了,然后强打jing神,走向红缨那边。红缨心里也是小鹿乱撞,连忙撇过头,背着邓云,手指拨弄,听着越来越接近的脚步声,心头越跳越快,不知如何是好。

  “你果然在这里。”

  熟悉的声音忽然想起,红缨一抿红唇,便觉得有人在自己旁边坐了下来,想起今ri的委屈,故意板起了脸,嗔怒道:“我在哪里,与你何关?”

  邓云微微一笑,眼眺望着远方,低声说道:“每回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都会在这里。大行山的兄弟,都以为我绝到处都是尸骨。朝廷这般昏庸,简直是天怒人怨,百姓走投无路,近ri来听说有几个人带了头,登高一呼,便结成一伙,专和官府富豪作对,到处要粮,不给便就闹事,不肯罢休。于是年轻力壮一点的,都集成一伙,不是成了官军的死对头,便成了那些富豪眼中的强盗。最是可怜的还是老弱妇孺,受尽了严寒,不知多少半路流离,死无葬身之地。

  邓云听罢,不由激动义愤,只觉满腔怒火,无处可发,先是压着火气,与李进说道:“这些难民都是被逼无奈,若有一个安身的地方,自不会闹事,先前我便与你们商议,把这些难民先安置在大行山中,幸好这里宽阔,诸位兄弟也肯努力,义栈得以准备七、八,容纳万人也不是问题。现在趁着事情还未闹大,你们看,是否可以开始开放义栈?”

  红缨一听,神se一震,眼中带着几分急切,颔首便道:“这事越快越好。云哥哥有什么吩咐,我立即就办。”

  郑明、李进对视一眼,纷纷点头,都是应同。郑明随又张口说道:“虽然早前我们便已置办了不少粮食,山里两个寨子也还有不少存粮。但一旦义栈一开,各地难民听说,必然蜂拥而来。平ri里,我与附近一带村庄的几个财主,也有些交情。我想不如先由我们领头放赈,再请这些财主一同做这善事。”

  邓云一听,双眼一亮,喜道:“兄弟这提议是好,那还请你速速动身。”

  “当家的,我也有几个熟人,他们都是忠义之士,家里也有不少财产,愿随郑兄弟一同下山,一同撮合此事。”

  李进走出一步,拱手说道。

  “这善事不怕人多,就怕别人不肯。毕竟善门难开。如果我们能先聚一些人,再去说服其他财主也容易得多。义栈之事,便交由我和红缨处理。两位兄弟不必挂心。”

  李、郑两人听言,作揖一拜,便速速离去。邓云遂和红缨商议细节,教山上弟兄连ri先加紧多打造‘义栈’,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又命一批弟兄,到附近一带,聚集难民。另一批弟兄,便准备大锅、粗粮、碗具,等难民一到,便开始熬粥派放。

  到了晌午时候,大行山开放义栈之事一经传出,附近难民立即蜂拥赶来。邓云、红缨领着弟兄,先下山维持秩序,这些难民都饥寒交迫,不少人等得迫不可耐,恨不得争抢上山。还好邓云及时赶到,好声相劝,并保证山上粮食管够。这些难民,受尽欺凌压迫,本已寒心,却见邓云等人以礼相待,又早听说这些大行山的义匪都是忠义之士,都愿听从安排。邓云先教红缨把老弱妇孺聚在一起,安排到最近的义栈,然后再把手下弟兄一分,十人一队,再把难民分批,有条有序的上山。临行前,邓云吩咐众人,这山中义栈许多,肯定够分配,如果不听纪律、擅自脱队之人,三次为例,但有超过,那就只能请下山去,不予容纳。

  邓云虽少,但却是气度不凡,那些难民又见义匪各个对他极为尊敬,哪敢造次,都应声承诺。这些难民大多都是贫苦善良之辈,若非走投无路,绝不会闹事作乱。当然也有不少附近贼匪,听说大行山开放义栈,想来浑水摸鱼,这些人用心不良,免不了作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