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银河妖精的童年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根据组织的相关记载,第一代女性大剑no1莉芙露觉醒之后,直接选择了西方作为自己的据点。奇怪的是,这名深渊的周围一直很少见所谓“部下”之类。

  至于这历史上第二名深渊究竟是如何诞生的,组织情报部门完全没有相应描述。当时曾经有距离较近的战士汇报过“两股庞大妖气”之类,但由于无法确定到底是否与no2阿加莎的觉醒体有关,因此并未纳入正式文档之中。

  于是,在黎理继续缺席,而罗杰一向不在组织具体事务上表自己看法的前提下,高层中开始在新的大剑训练生内尝试培养“眼”,以避免今后再度出现类似“无法观测”的情况出现。

  上述情报是伊斯莉又跟着罗杰返回组织总部后传送过来的,罗杰照例对原著兴趣缺缺,而且他现在扮演教官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许多,大部分时间用来疗伤的他经常随手抓个回总部述职的大剑战士来临时如果把理由从一开始就设定在“资料”上,那保下来的就是大人而不是孩子了。而且遗物的价值不能小也不能大,小了的话上层犯不着同其他势力对着干,大了的话光要东西不要人命再正常不过,反正所谓的血缘大不了通过克隆之类技术直接制造就完了。

  总之好不容易在微妙的平衡中取得授权后,罗杰伊斯莉赶到现场的时间便比杀人组晚了一步。幸好那对父母还没有死犟到底,居然还事先准备了一条地板密道之类,年幼的女王在母亲的生命掩护掩护之下,勉勉强强从家里逃了出去。

  事后想一想,如果没有罗杰他们两人勉强赶上的话,以几岁小女孩的体力和智慧,压根不可能躲过清理者们的搜索,不过既然罗杰伊斯莉现在是格蕾丝博士的手下,又随时能出示上峰“密令”的话,把杀人犯们逼到收队也还是能办到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双方扯皮以及需要向上面反复确认等步骤消耗了一定时间,结果就是罗杰和伊斯莉两人事后也找不到女王了……

  “就这还深渊呢?”某位教官毫不客气地将责任推到了自己学生身上。

  而后者自然不可能束手待毙,“她身上又没妖气,再说行动负责人是你吧?我从头到尾就只是需要放翻几个对面不开眼家伙而已,凭什么走丢了当事人也要我负责?”

  当然,这两个家伙的诡辩都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黎理当然要照例扮演格蕾丝博士的日常工作,两个罪魁祸就只能靠人力去搜索整个船团了。

  “那个阿贝尔未免死板得过头了吧?反对改造倒还罢了,为什么雪莉露身上连最基础的身份识别芯片也没有啊?”在又一次搜索失败之后,伊斯莉还是忍不住先抱怨起来。

  照例来说,她所抱怨的其实也不是未来的银河妖精,而是某个教官除了指挥人之外,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所以后者的回答里完全装作听不懂任何弦外之音,“有识别信号的话,恐怕最先能找到她的就不是我们了。”

  这话老实说也没错,毕竟那帮杀人的回去详细汇报之后,他们所代表的势力也会稍微疑,也跟着搞个相关调查之类。那样轮回者们这边人数上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不管黎理和dg的黑客技术再高,光有信息,找不到足够人手执行的话,肯定又得是迟来一步的结果。

  总之吧,最后率先现女王行踪的居然还不是罗杰和伊斯莉两个,而是某日下班后的黎理。

  这结果老实说也有取巧的成分在,毕竟黎理身上还有单独一枚fold水晶耳环。她自己虽然没有什么vajra相关的心灵感应能力,但现在的女王身上不是有一整对么,在比较偶然距离又比较近的情况下,耳环之间生个共鸣是很正常的吧?

  现自己手中耳环起反应的黎理当即把罗杰和伊斯莉喊了回来,三人以共鸣出现的大致位置为中心,分头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最后由黎理在某个垃圾箱旁边现了从头到脚狼狈不堪的小雪莉露。

  那个僻静的小巷里不止雪莉露一个人,站在她对面的分明还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正在用拙劣的技巧骗雪莉露跟他走。

  这种拐骗萝莉的行为必然会失败!

  在那个人贩子还没来得及多说几句甚至变脸时,便被黎理直接抓住手臂甩了出去。然后在年幼的小雪莉露惊魂未定的目光之中,率先赶到的伊斯莉对某个拐骗未遂者好一通拳打脚踢。

  最后赶来的罗杰没什么事情做,他现在这幅皮囊虽然比大剑位面的肌肉教官形象好了许多,但贸然上前肯定还是会吓到小朋友的,所以索性自觉地站到巷口望风去了。

  不管怎么说,这三人组的出现在年幼女王的认知里还算是善意的,所以黎理并没有花多少功夫,雪莉露便同意跟着她回家了。

  于是在克服了若干横生枝节之后,女王保卫任务终于得以胜利完成。

  顺便一提,这个任务居然是在腕表上有显示的,这令无意中向黎理问出一句,而且得到预料外肯定答复的罗杰吃了一惊。

  伊斯莉作为穿越者很难直观地理解轮回任务这方面,不过她也没怎么闲着。从小便性格好强的雪莉露不知为何,对她痛殴拐骗犯的行为很敬佩,在乖乖跟着黎理回家后,最先表现出来的居然不是歌唱才能,而是缠着了地毯式搜索,最后由黎理在某个垃圾箱旁边现了从头到脚狼狈不堪的小雪莉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