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自她而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沧州十五郡,已连下多郡。萧元度在信中言没有想象中推进得快,这个倒是可以理解。

  沧州的山形地势复杂不亚于南州,再有就是李泉带兵的能力远强于上一任刺史,更不逊于裴遨,不然当初也不会推他做沧州刺史。

  不过萧元度所谓的没有想象中推进得快也只是较他自己而言了,毕竟四月底才起的战事,目前总体形势明显向好。

  朝中亦是如此。

  自与偃谓握手言和之后,姜佛桑顺了许多,做事少了许多掣肘与阻力。

  除了支持大军作战,她的确是有许多事要做。

  笼统说来不过就是广纳贤才、整肃法纪,宰政公平、流放尸素,减轻赋税徭役、大力发展生产,并使士农工商四人有业……

  实际操作起来却要繁琐得多。

  首先是改官制为五省六部制。

  在此之前,她先设立了三师、三公等荣誉虚衔,加封偃谓为太师。

  而后设立了五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和内侍省。

  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所在。

  秘书省和内侍省,一个掌图书典籍,一个掌侍奉宫掖,负责的都是王室相关事宜。又因国君是女子,为了伺候方便,任职官员中有半数以上都是女子。但因职任较轻,无多少实权,也无多少人在意。

  五省的设立当然主要是为削权。

  省内官员人数较多,且官位等级较低,便不容易出现擅权之人;把原本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官员手中的权力一分为五,由五个省的官员分别把持,这也避免了官员抱团,同时杜绝了某一个部门总揽朝政的隐患。

  撇开这一目的,实际运转起来以后,各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也确实更为高效完善了。

  六部的设立则将权责进一步明确到位,各部各有职能、分工精细,互不干涉却又分工协作,专业人做专业事——比如盐、铁、锦均设专官负责。

  当然这一制度也有弊端,政令不够灵活、官员容易内斗……但现阶段这些还不算要紧,为打造一个精密且强大的国家机器,只能暂且忽视。

  官制既变,选官之法当然也要跟着变上一变。目前官吏的选拔全靠察举征辟,这既不符合姜佛桑所愿,亦不符合大宣所需。

  她先是宣布要大兴文治。在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著书编书的同时,严命北部各地官吏,如发现有从中州避难而来的饱学之士,必要予以资助和安置。

  跟着下令今后凡大姓子弟仕进必先经都监。

  接着祭出大招,设太学、置明师。太学馆即是前任国君劳民伤财于王城东南营建的新宫。

  各州县也要建立公学。全国学子,无论是何身份,只要有才能,通过考核就能进入太学。

  若再通过太学的考核便可被委任官职。得甲等者可直接在朝廷任郎官,得乙等则可获得补吏的身份,然后分配至地方任职。

  此举引发了轩然热议。

  勋贵豪富子弟通过族学家学等私学才能习得的知识,而今连平民百姓也能学了?

  姜佛桑不顾众转起来以后,各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也确实更为高效完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