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县衙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周楠在现代社会迎来接往惯了,一通酒桌荤段子下去,直听得众人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事……这读书人唠起黄嗑来,别开生面别有气象啊!

  就连周杨也好几次想要插嘴,可最后却被周楠淡淡地扫了一眼,就下意识地闭上了嘴,竭力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他心中也是憋屈,我可是原告啊,怎么弄成被告一样,被人嫌恶呢?

  还有,这贼子犯下如此杀头重罪,怎么一点也不担忧,似有依仗。不对劲,不对劲。

  一路欢歌笑语,如同过节一般。

  这是周楠第二次进安东县城,这个年代的安东城其实挺繁华的,和后世的涟水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县城靠着淮河,东有大海,西有大运河,得水运之利,处南北交通要冲。

  据说,县城里有上万户人家,五六万人,这才全大明朝也算是上县。

  摆周楠的荤段子,两个衙役也放松了警惕。至于其他村民也被城中的繁华弄得耀眼欲花,好几次都有人走散,喊了半天才将人找到。

  这个时候,如果周楠愿意,撒腿就跑,说不定就能逃脱。不过,他却没有这个打算。就算今天逃了,没有身份没有路引,走不了几十里地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捉回来。没有经历过铁幕时代的人,无法想象正处于封建制度顶峰期的国家机器的严密和威力。

  与其如此,还不如勇敢面对,会有办法的,肯定有。

  实际这一路上周楠都在想着应对的法门,可是想了半天却没有丝毫眉目。

  县城颇大,都是木板壁房屋,纵横交错十几条街,脚下是干净的石板,古色古香,只是有点窄,有些巷子显得阴暗。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衙门口,远远就看到一片青砖房,门口立着石狮子和挺胸兜独的衙役,没错,那就是县衙。

  明朝县官审案并不禁止百姓旁听,因此,众人就呼啸一声进了仪门,涌到大堂外的空地上。

  在空地上同样挤着许多人,从空地上看去,大堂很昏暗,大案那头坐着一个身着大红袍服头戴乌纱帽的人正在说些什么,不用问这应该是安东县的县尊史知县正在判案。

  难得升堂一次,衙门里显得非常威严,两排身着青布衫子,头戴方帽,手执水火棍的衙役整齐拍在大堂两边,面上都带着腾腾杀气。

  原来,明朝的县官并不是每天都办案。偏远地区还好,像江南、淮安府和两京这种繁华地区,民间事务也多。若每天升堂视事,知县别的事也不用做了。

  因此,衙门每月逢三六九才开门让百姓告诉,谓之放牌。当然,不是这三天你要告状也可以去敲放在衙门口的那面大鼓,但得承受惊扰官衙的后果。

  今天正好逢九,难怪周杨没有下地插秧。原来这小子隐忍了几天,终于等到日子,跑县城里来递状纸。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一多,矛盾就出来了,安东县有三十多万人口,县城里有上万户人家,几日下来倒是积攒下不少案子。史知县就打点起精神,让衙役将人犯押上堂去,看过状纸,逐一判决。

  这还是周楠第一次看到古人判案,顿时来了兴致,就凑到堂下台阶处翘首朝里面看去,又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听了几场判决,心中却是大失所望。古代的社会几乎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