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营救行动(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郝永下意识看了看战友们用的m14,忍不住嘀咕道:“怎么不给我们装备,难道我们是后娘养的。”

  “别瞎说,子弹不通用,人家那是小口径。而且那枪去年才出来,没批量生产,美军都没装备,他们是从武器市场上购买的。”

  班长忍俊不禁地笑道:“人比人气死人,你羡慕特种部队,其他人还羡慕我们呢。”

  第5步兵师主力部队使用的全是二战货,m14只装备侦缉队,虽然显得比较笨,携带弹药量有限,但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对于只在防区周边转悠的侦缉队,绝对可以称之为一款好步枪。

  有传言第5步兵师有可能会被整编,身边这些兄弟将来都要各奔东西。当这么多年兵,打那么多年仗,没一技之长,难道全去安置村种地?

  想到他们将来要么会去干警察,要么会加入工业村保安队,要么留在鹦鹉角地区继续与越g周旋。王心钧决定让他们开开眼界,多点见识。

  于是睁开双眼,指着前面橡皮艇上模糊的人影说:“他们外面穿的是战术背心,富国岛工业大学专门设计的。哪个口袋放弹匣,哪个地方挂手雷都有讲究,同样负重几十公斤,穿战术背心就不会那么吃力。

  战术背心里面套的是防弹衣,确切地说是防破片背心。手枪用的是点38左轮。有消音器,能防水,对付暗哨和狗不会出太大动静。

  他们用的m6o机枪也改装过,枪管短,没两脚架和准星,枪管尾部被钻痛,重新安装消焰器,后瞄准镜也没有,连枪托都换成一个手柄。不仅比我们的轻,只有25斤。而且比我们用的短。”

  在第5步兵师,谁要是这么干,谁就是损坏武器。

  郝永彻底服了,想了想之后又问道:“那大个子身上背的什么,看上去不像电台。”

  “夜视仪,高科技,晚上可以看见敌人,敌人却看不见他。不过据说那东西不是很靠谱,经常出问题,属于试验性装备。而且特别耗电。大个子身上背的就是电池,好像只能用一两个小时。”

  一个前不久刚从民兵自卫队调进侦缉队的士兵,对特种部队的武器装备不感兴趣,而是小心翼翼地问:“王参谋。司令部长官明知道越g老窝在这儿,我们被俘的兄弟也被关在这,为什么不多派点人?”

  新兵就是新兵,不管军事素质有多好,打起来有多勇敢。

  不等王心钧开口,郝永便眉飞色舞地说:“不光司令部长官知道。西贡那些高官估计也知道,可知道又能怎么样?人家有腿,会跑,而且在国-军内部和驻地周围有好多探子,你一动,他们就能收到风声,所以说人多不一定管用。”爱阅app完整内容

  “是啊。”

  王心钧微微点了下头,低声补充道:“从西宁到这儿一百多公里,地形那么复杂,凭第三战术区那几个师根本拿不下他们,人来多了他们往柬埔寨跑,人来少了他们打伏击。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绕道柬埔寨抄他们后路。

  不过你说得有几分道理,这次兵力确实有些少。但上面有上面的难处,一是要防止打草惊蛇,不能派太多人。二是要顾忌到国际影响,不管怎么说柬埔寨也是主权国家,你不能大张旗鼓派兵进入他国领土。”

  “那就是侵略。”

  “侵什么略,依我看他们跟越g就是穿一条裤子。”

  正聊得火热,前面用红色手电来提高警惕、减慢行的信号。

  已钻进越g肚子里,周围随时可能出现敌人,谁也不敢懈怠,一个个端起枪,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准备应对有可能的伏击。

  特种部队二大队6分队的橡皮艇,航行在最前面,与大部队拉开约7oo米距离,分队长罩着油布,用手电再次确认位置,旋即打了个手势。

  引擎关掉,两名步枪手放下武器,换上小桨,一边慢慢的往右前方划行,其他队员严阵以待,警惕的观察河岸,大约划了五六分钟,岸边传来几声鸟叫,三长一短,在宁静的夜空下显得格外清晰。

  分队长钟国兴按照作战计划中规定的接头暗号,立即加以回应,不一会,河岸边出现一个人影,一个劲朝小艇招手。

  6分队比其它分队多一个人,蒯台龙是昨天下午才加入的,中尉军衔,据说来自第四战区情报处。事实上他并非现役军官,连军人都算不上,而是“越华文艺研究会”情报部门人员。

  他与分队长对视了一眼,端着步枪翻身下艇,一步一步蹚水上岸,队员们紧张到极点,生怕这是一个圈套。

  “荒城临古渡!”

  岸上的人不假思索地回道:“落日满秋山!”

  尽管对眼前这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蒯台龙仍用客家话低声问:“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e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