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军力(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阮志仁掐灭香烟,若有所思地说:“可以先从特种部队开始,刚组建的两个赫蒙族大队,再增加伞降和绳降两个训练科目。”

  航空队有几架从富国岛工业大学预备军官训练队移交过来的运输机和直升机,配合大部队训练不够,配合特种部队训练没任何问题。

  第四战术区特种战指挥官黎永亮准将毫不犹豫答应道:“是,我们有这方面教官,等其它科目一结束,立即组织伞降和绳降训练。”

  陈世国不无好奇地问:“亮将军,我们现在有多少特种兵?”

  “包括刚组建的两个赫蒙族大队,一共有三个大队。大队编制为营级,但人员没常规部队那么多。一个大队设四个中队,一个中队四个分队。每个分队9至12人不等。指挥官、副指挥官、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及内勤共18人,教官27人,一线作战人员496人,整个部队共542人。”

  部队规模小。刚才没机会汇报。

  黎永亮不想错过这个让大佬们了解特种部队战绩的机会,不无激动地说:“从大前年部队组建到现在,我部各分队一直轮流在鹦鹉角和祯沙地区配合第5师及民兵自卫队与南解游击队作战。

  深入敌方控制区18o多次,袭击游击队营地、仓库、野战医院等目标9o多个,几乎每三天进行一次设防。共击毙击伤敌军14oo多名,俘获12o多人,缴获各型武器4oo多支……”

  两个赫蒙族大队刚组建,这意味着所有战果全是一个大队取得的,不得不承认特种部队是“工投系”战斗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

  武安东与李为民对视了一眼,低声问:“亮将军,赫蒙族大队人员全是赫蒙族?”

  “说顺口了,其实不是。”

  昨天的全体会议上刚提到民族问题,号召民族和解,民族团结。

  黎永亮可不想给大佬们留下一个“政治觉悟”不高的印象。急忙解释道:“大队、中队和分队指挥官全是从一大队抽调的,有华族,有越族。各分队无线通信兵和救护兵也都是从各部选拔的骨干,只有步枪手、机枪手和掷弹兵是赫蒙族兄弟。”

  陈润威微笑着补充道:“赫蒙族青年体格强壮,民风彪悍,从小生活在山区密林,许多曾经以打猎为生,在复杂地形下的生存能力比一般士兵强,堪称最优秀的战士。”

  “所以美方一下子招募13个营。”

  李为民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其它部队预算今年基本上就这样。特种部队可以适当追加一部分。如果有合格兵源,可以再组建一个大队。”

  等的就是这句话,黎永亮兴奋不已地笑道:“是!”

  “再就是部队思想,第四军是在工投公司保安部基础上组建的。一直没设立政战部门。随着部队规模扩大,政战工作要提上日程。”

  **思想混乱,内部矛盾重重、山头林立。

  官兵不知道应该效忠谁,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以至于几个军官聚在一起几句牢骚,就能动一次政变。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陈世国不想“工投系”的武装力量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深以为然地说:“董事长所言极是,可以让公司企划部副主管黄一山出任政战部主任,他搞宣传有一套。”

  掌握官兵思想,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真的很麻烦。

  一直以来,这些工作全是由工投公司企划部在负责,要么派放映队到基础连队放电影,要么请西贡的电影明星和歌星来劳军,要么组织学生到部队搞联谊活动。现在正式确定下来,由专人负责,阮志仁和陈润威求之不得。

  他俩没意见,李为民更不会有意见,放下杯子接着道:“最后就是预备役建设,罗主管,你们保安部不能因为有第四军挑大梁而松懈。兵败如山倒,一旦**顶不住,我们面对的将是数以十万计北越大军。换言之,真正的主力不是第四军,而是你们保安部。”

  罗小章正准备起身,李为民一边示意他不要站,一边继续道:“所以你们要与第四战术区及各工业村管委会密切合作,接纳、安置和使用好退役官兵,在战术区参谋部配合下尽快多组建几个预备役师。

  要与各工业村管委会及各企业协调好,把时间错开,确保预备役人员每周参加一天军事训练,每年参加一次为期2o天的脱产训练。要充分挥女同胞的积极性,把18至35周岁的女同胞纳入预备役计划。”

  “工投系”的预备役建设计划,很大程度上借鉴以色列。

  各工业村一直施行封闭式管理,工业村内治安一直不错,社会稳定,教育和医疗等设施一应俱全,各种商品及生活日用品也都是从各部选拔的骨干,只有步枪手、机枪手和掷弹兵是赫蒙族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