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定西伯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汉天子以赫赫武功取天下,曾经小小的武生如今却北面称尊,因此在大汉朝,武将们的地位便比前朝之时大大提升。八一w?ww.1w.com

  无数武将封侯拜爵,引得无数的读书人弃笔从戎。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天下读书人太多了,数百万读书人,要经历无数场考试,可每三年却仅有几百个进士名额。而且就算金榜题名,仕途之路也不会轻松。

  但帝国肇建,正是武人立功之时。军中武人夺取功名之路要简单的多,只要有战事,就有机会立功,就不必按年迁转,不须一步步的慢慢往上挪。今天还只是个小兵,也许一战过后就成了个士官,或许再打一仗就成了一个军士长,再打两仗,可能就成了六七品的中阶武官。

  大汉百余万军队,其中武官无数,许多武官的晋阶都是非常迅的,许多提督、总兵们,都年轻的不像话。

  看着这些年纪轻轻,却都高居一二品高位的年青武将们,许多读书人都毅然的转投军界。在明朝之时,这种现象是难以想象的。可在大汉,这却似乎成了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武官在大汉地位然,虽然武官也受限,一旦成为武职,如果不脱下戎装转业,也许一辈子就只能在军中打转。

  而如果退役转业,按例是得降阶使用的。不过这也降低不了读书人的火热之心,尤其是那些年轻读书人的心。年复一年的寒窗苦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的,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压力极大的普通人家特别是贫苦人家的读书人来说。

  投身军界,这是当官的终南捷径,虽然他们身体条件也许差些,但他们是读书人,就算是去了军中,也还是一项极好的条件,凭此,能够迅出头。

  当张煌言在青海定西堡大破漠西蒙古军。以一标部下,孤军做战,不但守住了昆仑东山口,抵挡住了一万蒙古骑兵的进攻。还在蒙古人撤退时,出奇不意的率部出堡,暗夜袭击,打了撤退的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

  张煌言虚张声势,制造迷障。让蒙古人误以为汉军大部来袭,结果蒙古人仓惶败退,被张煌言领兵一路追杀,大杀特杀。

  最终张煌言不但守住了昆仑东山口定西堡,还将那一万蒙古军斩杀千余,俘虏八千余,一万蒙古军最后逃走的不过数百人。

  被俘的蒙古骑兵关满了定西堡。

  当飞鸽带着张煌言的捷报飞到青海西宁时,西宁总兵震惊了。他没有马上上报,而是立即飞鸽传令距离定西堡最近的一个兵站的士兵前去查询。

  很快,捷报被确认。还送回了详细的战斗经过。

  杀敌一千余,俘虏八千余的大捷,张煌言所部战死居然不过三百余,战死的主要还是当地招募的牧民。汉军伤亡居然不过百!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青海总兵飞信陕甘总督、提督。

  新上任的陕甘总督洪承畴接信,确认过后,也立即向京师报捷。

  洪承畴的捷报奏到京师时,刘钧已经通过锦衣卫早就知道了这个捷报,甚至连宁西堡的详细战斗经过都知道的很清楚了。

  定西堡中有锦衣卫系统的密探,大汉百余万大军中营以上单位基本上都有锦衣卫的人,他们潜伏在军中。有可能是士兵也有可能是军士、军官,严密的监视着这支强大的军力。各级部队里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锦衣卫就能通过这张大风迅得知,密奏天子。

  张煌言的身边。就有不止一位锦衣卫的人,甚至还有东厂的人。他们的密报,完全验证了张煌言的报告。

  枢密院总参作战科很快复盘了定西堡一战的详细战斗经过,刘钧看过之后,拍掌惊叹。张煌言一个年轻的中级军官,一个曾经的秀才。居然有如此胆气魄力,不但能把定西堡防的滴水不漏,还能主动出击,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战。尤其他那故布疑兵虚张声势之计,充分的证明了张煌言不仅有勇气,他还相当有谋略。

  刘钧下诏,特旨升张煌言为右将军师长,晋定西开国伯爵之位,赏银十万块!

  在皇帝的授意下,新闻出版总署和宣传司这两大帝国喉舌机构迅运作了起来,一时间,京师各大报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定西大捷和张煌言的新闻头条。

  各种各样的赞谥之辞涛涛不绝。

  不但有关于定西堡的详细经过,有张煌言如何指挥有方,如何胆气过人。还有许多报纸从全方面开始挖掘张煌言这个中。有可能是士兵也有可能是军士、军官,严密的监视着这支强大的军力。各级部队里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锦衣卫就能通过这张大风迅得知,密奏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