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放逐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吴三桂心情极好,“这次我们一定能大赚一笔。?八??一中???文?网w?w?w?1??w.com”他笑呵呵的跟船员们宣布。“江户幕府禁止银铜出口,这是在自寻死路,我估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该兵征讨了。趁着眼下这个时候,我们抓紧时间多跑两趟。”

  吴襄从儿子手里接过帐目,仔细的看了一下,上面的数字记录的很是详细,一笔笔都一清二楚。

  “七万六千余斤铜块,一千多万枚日本废铜钱,不错。”

  祖大寿捻着自己的胡须,“加起来十多万斤了,再装上几万斤的日本鱼干海鲜等就满了。若是能把这批铜货顺利运到越南南河,获利起码十倍。”

  日本银多铜也多。

  由于大汉用大炮轰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无法再闭关锁国。且大汉与日本签订了独家贸易权,因此垄断了对日本贸易,原来的荷兰也无法再与日本通商。日本商人甚至已经不再出海,他们只能与大汉到日本诸开放港口的汉商贸易。

  在这种独家垄断贸易之下,本来就是一直入的日本对外贸易,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而按大汉与日本江户幕府签订的协议,大汉与日本的贸易,除了以日本出口的商品抵价外,其余的以白银支付。

  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日本白银大量外流。有日本人甚至向德康家族进言,称如此下去,百年之后日本的金将减半,而不到百年,日本将无银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日本江户幕府开始缩减与大汉的贸易额度,禁止日本商船出海,同时禁止银铜出口。

  不过一面是日本的缩减贸易额度,禁止银铜出口,可另一方面,却是如今日本国内的银铜矿山大开的时候。

  日本的石见银山,因采用了吹灰法炼银,白银产量大增。而日本现在拥有年产数十万斤铜的大铜矿二十余座,每年产铜数百万斤。

  日本人不是真正的银铜不够,而是巨大的贸易逆差,加之大汉的独家贸易权。让他们心里十分不爽,而日本人知道现在大汉对日本银铜需求巨大,因此便有了这玩火的动作。其目的,还是想让大汉修改那苛刻的条约,改成更优惠条款。

  现在官方贸易银铜出口量已经大减。连贸易量也大为缩减,可中国依然对银铜需求巨大,日本国内的许多铜商其实也希望把铜卖给中国商人,以换取中国海商运来的各种生丝、蔗糖等商品。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已经全族移居台湾的吴三桂父子和舅父祖大寿祖氏一族,开始做起了日本走私贸易。

  他们与日本的铜矿主暗中勾结,吴祖两家从台湾采购各种中国商货运到日本长崎,然后从长崎交换走日本铜商的铜料。

  大家各取所需。

  “一百斤铜才二十块银元,这个价格真是公道。”

  祖大寿如今也不带兵也不打仗了,他们当初被迁到台湾后。现朝廷果然守信,并没有来个斩草除根之后的。

  凭着从中原带去的财产,他们向台湾的那些土著购买了山林平原,建起了庄园,甚至还购买了不少南洋的昆仑奴。

  在台湾站稳脚后,拥有许多资金的吴祖两家,干脆又向造船厂订制了商船,然后跑起了海上买卖。

  他们的这些动作,都是在官府报备过的,因此台湾地方官员对此也都准许。如今台湾跑海上做贸易的人多的是。都知道跑海商能赚钱。胆大的都向银行,甚至向有钱人借钱,或者干脆集只入股,大家凑钱买船办货。然后由船长招募船员跑船,得了利后再给股东们分红。

  吴三桂不需要贷款也不需要借钱,他们自己有的是钱。

  中原他们无法再立足,关外的财产虽被充分,但中原的不少还都被留下了,交掉了契税欠税后。两族依然可以在台湾富甲一方。

  用这些钱,两族购买了数条船,既有新船也有旧船,然后招募了不少有经验的水手船员,在官府报务登记,取得牌照,又交过了税费后,吴祖两家的这支船运行就算正式成立了。

  一开始,吴三桂是跑福建到台湾,从福建采购各种商品,如布匹铁器工具等,运到台湾出售,再采购台湾的特产粮食、甘蔗、鹿皮、硫磺、蔗糖等物运回福建或者浙江。

  不过跑了一段时间海运后,他就现跑台湾海峡,利润虽然不少,但远不如跑南洋或船,然后跑起了海上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