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钱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南京的那段日子,黄宗羲也见了许多朋友,有旧识,有新朋。?????¤八№?一小¤說?網w、w-w、.`-1--w`.com既有官场大员,也有致仕乡宦,还有商贾巨富,多日的聚会应酬,各种朋友结识了一大群。

  这次大会开了有十多天,最后大家都满意而归。复社不再是群龙无一盘散沙,他们推举了新的社长。而新社长就是黄宗羲,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的,又推举了数名副社长,分别由顾炎武、吴应箕、顾果、郑元勋等四人为副社长。

  李春江和陈贞慧等五人,被选为名誉社长和名誉副社长。

  复社又与其它诸社联盟,一时声势雄壮。

  最后在李春江等的提议下,复社与联盟的诸社,都添加了社纲,其中第一条就是永远忠于大汉,永远拥戴大汉皇帝。

  所有成员都宣过誓言,忠于大汉忠于大汉皇帝。

  复社甚至还得到了一个特权,他们有权把自己的建言递交给朝廷,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到朝廷,传达给皇帝。当然,复社成员们的建言折子得先交到复社总部。

  为此,复社又还成立了一个复社理事会。选举了三十六名理事,以后重要的事务,都由五名社长和这三十多名理事一起商量,包括社员们的建言折子,交到理事会讨论后,多数通过的,再由社长黄宗羲呈给朝廷。

  李春江还宣布以后朝廷会每年给复社理事会拔一笔资金,社长和理会们,还能拿一份年薪。

  不过相应的,以后复社如果要举行集会,都得事先向当地官府递交备报,会议的内容也得备份上报。

  黄宗羲觉得拿朝廷的钱,总有种被朝廷收买的感觉,可李春江坚持,说这是为了让士子们有个更好的环境,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把士子们的建言及时的整理并报告朝廷。

  话说的这么大。黄宗羲只好同意了。其实这笔款子还不少,因为复社成员有一万多人,各地分社众多,因此朝廷每年给复社一万块经费。另外每社长一年一千块,副社长五百块,理事和各省分社社长副社长各三百块。

  李春江甚至在南京拔了一座宅子,然后挂上了复社总社的牌子,做为了他们的总部。

  按新订的社纲。复社的社长、副社长、理事和各省、府分社长、理事们,都是由社员选举,然后报请朝廷,由朝廷通过任命的。而且每人的任期三年,并规定最多连任两届。

  从这方面来讲,黄宗羲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官吏。

  而朝廷还在复社派驻官吏,设有一个监事会,派遣多名监事,还有一名监事长。这些人都不是复社自己选出来的,甚至不是复社成员。

  而复社所有的重要会议等。都必须有他们出度。

  对于这些附加条件,黄宗羲觉得有些郁闷。但最后大家还是通过了,毕竟朝廷花了这么多银子,肯定不会完全放手的,军中不也还要派监军吗。好在监事也是士子出身的官员,不会是太监,要不然大家肯定不会接受。

  大会结束后,黄宗羲回了家乡绍兴。

  虽然当了社长,可毕竟乡试重要。

  回乡时,他听说各地都在开展换契行动。当听到换契还要征收百分之八的契税时,黄宗羲心里有些不满。

  一回到京,家里就告诉他衙门来催了好几次换契之事,说再不去更换。以后没有新契可就要没收田宅财产。

  黄家在绍兴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一个安宁的乡下。

  黄家也算是乡里的大户地主,平时也都是靠出租收佃放债收益,家里人多不事生产,一心只是读书科举,然后出仕做官。八一小說網w-w-w`.、、1``w`.、c-o`m、赚下的银子又拿来置地放债,祖祖辈辈都是如此。

  “夏收已过,租子也该收了。”

  黄宗羲对管家道,这附近的人家大部份都是佃种他们家的地,且都拖欠的厉害。眼下已经夏收,如果不马上下乡催租,只怕农民们到手的那点银钱,转眼又不知道哪去了。

  “大爷,今年的租子佃户们都已经送过来了,连着往年欠的,也多是补上了。还有拖欠的,也只剩下最穷的那几家。”

  管家的话让黄宗羲大吃一惊,什么时候佃户们不再拖欠佃租,甚至不抗租了?

  江浙地区虽然富裕,可也是重赋地区。

  《明史·食货二·赋役》载: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常、杭又次之。

  虽然说绍兴属浙江省,不如江南省的苏松地区田赋高,但也比其它地方高多了。

  苏州的田租最高亩税两三石,松、嘉、湖等地也有亩税一石左右,再其次常杭绍兴等地又次之,可也亩税七八斗。

  比起河南等地一亩三五升的税,那是重了十倍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