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2 老学阀的常规操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纪听完,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这样的理论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却又让他发自内心的认同。

  许多儒者口口声声圣人之道,可若是这圣人之道自己都抗拒,这样的圣人之道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石广元在旁听得眉飞色舞,赶紧寻纸记录,“庾子曰: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庾献又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若是我们所学的理,不能践行于世间,那么我们就无法体现这理的价值,也无法验证这理的对错。知而行,行而知,两者相辅相成,是为知行合一。”

  石广元听了,手中不停,“庾子又曰:……”

  崔州平在旁看的眼都红了。

  《论语怎么来的?

  不就是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问答吗?

  庾叔叔此论,毫无疑问将开启一门强大的新学派,和陈纪的这番问答,也将被奉为经典。

  目睹且记录此事的石广元一脉,以后在这新学派上,世世代代都有着极高的解释权。

  老子大意了啊!

  崔州平后悔的想撞墙。

  只是崔州平也不是省油的灯。

  只是懊悔了一小会儿,他聪明的脑袋就有了主意。

  ——若是在此事插个话,纵使显得莽撞,亦不失为当世子路啊。

  《论语里子路逼事最多,结果硬生生加戏加成了男二号。

  趁着陈纪怅然若失、怅然若得,崔州平连忙插话问道。

  “可若是如此,我的心有我的理,你的心有你的理,天下人有天下人的理,如此一来,若是天下人的观念混乱,岂不又人心浮动,失了大一统的意义?”

  庾献既然开了头,自然要将王阳明的这理论补充完整。

  当即耐心解释道,“我们的本性中,有相同的,不假思索便能明白的价值观念,那便是我们的良知。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这样的东西,无论贤愚,无论身份,都能彼此认可。我们以共同拥有的良知,作为价值尺度,自然就可以达到董子所要的人心凝聚了。”

  石广元闻言,赶紧不动声色的奋笔疾书,“或曰:人心殊异也,何以定于一?庾子曰: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明明觉者也。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崔州平还不知道石广元暗戳戳的一个“或曰”就把他的戏份抹掉了,暗暗得意了一会儿,他又赶紧问道,“敢问叔父,这世间人有善便有恶,若是那恶人良心丧尽,又当如何?”

  他不但要出现在《庾子中,还得把这关系锁死了。

  陈纪本对崔州平插话有些不满,这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

  的确,庾子的理论大多可以自圆其说,只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若人无良知,又如何致良知?又如何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呢?

  这套学说,不就土崩瓦解了吗?

  三人都紧张忐忑的注视着庾献。

  这套理论极为高妙,为当前源出多头的儒家学问,找到了梳理真伪,辨明优劣的路子。而且能切实的将儒家理论,运用到治理天下的手段中。

  三人都有些害怕这理论陷入逻辑障碍,最后无疾而终。

  庾献却诧异的反问道,“若无良知,那还是人吗?我们把他直接砍死就是了。”

  ??!

  我靠!

  这话不但石广元不敢记,就连陈纪也听得一头汗。

  大老真是奔放啊!

  但三人一转念。

  咦,似乎有道理啊?

  这很学术。

  庾献见石广元提笔不动,纳闷的看了他一眼,“怎么不写了?”

  又疑惑的问了一句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