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皇恩如故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贞观二十年,房玄龄病危。≧≥≧八一中文W≤W≤W﹤.<≤1﹤Z≦W≦.CO

  房谋杜断,一个柱国之臣即将撒手人寰,这让李世民有些措手不及。

  更让他惊讶的是在他御驾亲征离开长安的这两年,辅政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之间似乎没有那么和睦。

  也难怪,在立李治之前,房玄龄曾经提及到吴王李恪的好处,隐约也算是一种保举和支持。

  也许这一点,让长孙无忌很介意忌讳吧!

  本来同朝围官,曾经和睦合作,同心协力,但是私底下还是颇有竞争的,尤其是涉及到原则性重大利益的时候,勾心斗角又算得了什么呢?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不和睦,自己不在,李治到底还年轻,虽不至于被长孙无忌所左右,但少不得多有掣肘和为难之处。

  得不到李治的支持,房玄龄孤木难支,心情能好到哪里去?如今重病危及,多少也与这有些关联。

  最要紧的是,房玄龄死后,朝中似乎已经没有人可以与长孙无忌相抗衡。岑文本、萧禹等人都已经先后去世,朝中唯独与长孙无忌资历相似的人还有几个?

  资历只是一方面,可以培养,但有那个能耐的有几个?

  李绩与之相当,可军事才略可以,但是说到玩政治恐怕不行。何况他是柱国大将军,如果和朝中第一辅臣关系不睦,相互斗争,大唐差不多也就完了。

  这种事情断然不能存在的,文臣和武将之间绝对不能有重大冲突出现。至于旁人,褚遂良是个不错的人物,可是他与长孙无忌之间过从甚密,恐怕已经连为一体。

  如果非要再从朝中找一个人出来,江夏郡王李道宗或许算一个,位高权重,其诶有宗室身份。

  但历朝历代,皇帝一般对宗室亲族多少有些防备。万一李道宗将来权势过大,又有皇叔身份,那还不得出大事。

  李世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关乎皇位他谁都不放心,包括长孙无忌。

  舅舅就一定能够忠于外甥吗?

  当年霍光受汉武帝托孤本来也是佳话,可是到最后是什么结果?霍光权倾朝野也就罢了,还把外孙女嫁给汉昭帝,一心想让其生下儿子。

  到最后霍光甚至到了操控皇位更替的地步,虽说都是有理有据,但到底有专权嫌疑。即便是霍光自己没有谋反,但是霍家后人的所作所为,无疑都是前车之鉴。

  今天的长孙家何其繁荣,与当年的霍家已经差别不大了,这样下去会不会……

  李世民疼爱自己的儿子,疼爱每一个儿子,之所以立李治,其中一个缘故是李治本身的才能。

  还有一个便是李治仁厚的性格,他继位是可以保全其他几个皇子的,这是长孙无忌说服自己的一个重要理由。

  李世民不担心李治会对兄弟怎么样,但是长孙无忌呢?除了李治,其他人可不是他外甥,即便是亲外甥,将来……

  汉朝外戚专权的事情还少吗?这样的例子千万不能在大唐上演,他更不希望儿子将来和自己的母族起冲突。

  毫无疑问,李世民已经对长孙无忌动了猜忌之心,但他不能把长孙无忌怎么样,因为他有存在的必要性。

  万一自己去的早,年轻的李治镇不住那些老臣和天下世家,长孙无忌无疑会有很大的作用。

  但从现在起,似乎应该给儿子李治培植自己的力量了,否则将来拿什么去制衡权倾朝野的亲舅舅呢?

  这个人选谁合适呢?

  李世民想到了被自己冷落许久的谢逸,当初他是希望儿子不要过于受到某些人的影响,所以冷落了谢逸,让他从李治身边离开。

  三四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如今还是需要他的,谢逸对李治的忠心没有问题,李治对谢逸的信任也没有问题。

  李世民也相信,谢逸能够成为将来制衡长孙无忌的一个重要力量,即便是一个谢逸不够,那么以他为纽带,是可以聚集些许力量成为一个联盟的。

  联盟不可怕,因为并不绝对牢固,总是可以击破,总好过一个权倾朝野之臣。

  所以谢逸自然是要重新启用的,只是他的资历根基到底比长孙无忌差许多,怎么能让他快崛起,快提高地位呢?

  李世民为此开始为此动起脑筋。<治镇不住那些老臣和天下世家,长孙无忌无疑会有很大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