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飞蛾扑火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怀特暗暗冷笑。就这种废物也敢试图用游击战打败华夏政府,将一块土地从华夏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分裂出来?他们大概是忘记了华夏政府是靠打游击起家的!他当然得道这样一道命令发出去,会有很多人血溅荒原,可是他不在乎,他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给共和国放血。至于问他为什么如此仇视共和国,他会告诉你,他仇视的是残暴的共产主义政权。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之所以放弃了在华盛顿的安逸生活跑到这世纪洪荒的藏南来,是出于一段私仇。在二十年前那场战争中,他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个驾驶战斗机去轰炸志愿军后勤基地时被高射炮击中,连人带机一起炸得粉碎,就算拿放大镜来搜遍放圆几十公里也找不到一丁点他儿子的遗物了。另一个则是被志愿军侦察兵摸掉了,这个要幸运一些,至少尸体保存了下来,他看到他的宝贝儿子胸口被人连刺三刀,刀刀都刺在心脏。打这以后,他就

  跟华夏共和国结下了血海深仇,不惜一切代价去为两个儿子复仇,却不曾想过他的大儿子曾炸死过多少共和国的子弟兵,他的小儿子曾多少次向志愿军的伤员头部开枪。

  范弗里特中将的儿子同样是飞行员,在轰炸志愿军运输线时被高射炮击落,连渣都不剩。这位中将之子用他的遭遇证明了,至少在炮弹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管你是富二代官二代还是农村兵城市兵,一炮轰过来保证是血肉横飞。为了给儿子报仇,这位中将策划了一次“摊牌作战”,集中数个师的庞大兵力猛攻上甘岭,结果除了一堆堆士兵的尸体,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他本人都因为这次失败的战役而被撤职。那么,跟范弗里特难兄难弟的比尔·怀特这次缩水版“摊牌作战”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数天后,一支兵力多达七十余人的游击队出发了。他们将穿越边境进入墨脱,袭击一个小村落,引华军侦察兵出来。至于把华军侦察兵引出来后怎么办,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上头不是早有安排么,照命令行事就行了。

  现在的墨脱已经成为一座临时军营,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侦察兵在这里进行训练。谍报人员搞到了境外游击队好几个营地和联络站的地址,军区按柳维平的要求,在墨脱建起模拟战场供他们训练。那几个隐藏在深山老林的兵营难不住侦察兵,玩山地游击战,那帮孙子还嫩点。他们头疼的是那几个藏在城镇里的联络站,侦察兵打野战可是行家,可是在巷战和室内作战方面有点力不从心,得加强训练,尽量减少损失。

  那位女记者有点儿郁闷,明明有这么新鲜的题材却不能去采访,气死她了。好在她顺利见到了朝思慕想的恋人,要不然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她的到来使得整个哨所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兵们就连平时巡逻都干劲十足了。柳维平也见到了那位在边境一蹲就是五年的少尉,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能在这种地方一呆就是五年,他想不佩服都不行。以他那没有一分钟安静得下来的性格,在这里呆上五年还不疯啊?这位少尉还养了一头小猪,很瘦,大概也就是四十来斤左右。他问这头猪养了几个月了,少尉告诉他,养了都有五年了。这里种花种不活,养猪也养不大,没有办法,当宠物养着吧。别说,这头号称已经是五岁高龄的小猪还挺受欢迎的,柳维平在训练之余都会跑去喂它,边喂边唱《猪之歌》,听过的人无不笑得肚子痛。于是兵们都爱在吃饭的时候冷不丁的摸一把好哥们的鼻子,唱上一句“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

  “记住室内作战的要决:尽量

  采取低姿战术动作,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一双眼睛正盯着窗口;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开门口,因为这是火力最最集中的防御点,就算不得不从门口强攻,也必须事先投入烟幕弹和闪光弹制造混乱,最好在冲进去之前要先让军犬进去解除对方的武装;建议用炸穿墙壁的方式突入,这样既能避开对方的交叉火力点又可以出奇不意;不过爆破墙壁的炸药用量一定要掌握好,太多了会把屋里的人全给活埋——要是屋里没有人质的话我不反对这样做;太少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惊动敌人······在室内作战最好的武器是微型冲锋枪和霰弹枪:霰弹枪可以轻易轰开锁甚至把门给轰烂,像铁扫把一样把里面的敌人扫倒;微型冲锋枪体积小,携带方便,一只手就能操纵,而且子弹穿透力较弱,可以有效避免子弹射穿敌人再误伤人质。自动步枪在室内作战中是难的游击队出发了。他们将穿越边境进入墨脱,袭击一个小村落,引华军侦察兵出来。至于把华军侦察兵引出来后怎么办,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了,上头不是早有安排么,照命令行事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